中醫整脊學科創始人:頸椎病是坐出來的
頸椎病是現代都市常見病、多發病,長期以來,人們都認為頸椎病是低頭工作引起,所以從電視機、電腦到手機,無一不成為罪魁禍首。實際上是一種形而上學的思維。中醫整脊學科創始人韋以宗教授從長期臨床觀察和科學實驗中提出他的見解,頸椎病源于腰椎椎曲紊亂,而腰椎曲紊亂,又是源於久坐所致。
據瞭解,2005年,韋以宗在《中國臨床解剖雜誌》發表論文,報告研究人類腰曲形成的肌肉動力主要是腰大肌。腰大肌是起於第12胸椎、1—4腰椎橫突和椎體前緣,穿越盆腔止於股骨小轉子的肌肉。韋以宗選28例健康青年人,分別在站立位、端坐1小時後照腰椎正側位X線片,結果發現,站立時正常的腰曲,端坐1小時後,腰曲均消失,變直甚至反弓,椎體旋轉,整體腰椎下沉1.2cm。
頸椎病頸椎骨關節紊亂是源自腰椎、胸椎
通過這個實驗,一方面證明了人體腰椎存在伸縮功能,另一方面證明了人體腰曲的形成主要肌力是腰大肌。
久坐導致腰椎旋轉、椎曲消失,與頸椎有否關係呢?韋以宗進一步選27例健康青年,分別在站立位和端坐1小時後照頸椎、腰椎正側位X線片。結果,腰曲弓形面積減少,頸曲弓形面積也同步減少。並通過437例頸曲變小類頸椎病,同時照腰椎X線片,統計結果,頸曲變小類頸椎病的腰曲占98.63%,也變小。在448例頸曲變小類頸椎病中有胸椎向左5度以上側彎占87.6%。韋以宗得到初步結論,頸椎病頸椎骨關節紊亂是源自腰椎、胸椎。為此,他採取上病下治法(頸椎病治腰椎、胸椎)治療669例頸曲變小類頸椎病,取得98.51%的治癒率,椎曲復位率達87.3%;頸椎管狹窄症(脊髓型頸椎病)治癒率達86.36%,解決了中醫正骨治療頸曲紊亂的臨床難題,突破了中醫治療頸椎管狹窄症的禁區,獲得治法安全、療效滿意、復發率低的效果。
韋以宗表示,實驗研究證明青年人端坐1小時腰曲改變,因此,有條件的坐1小時後應站起來走走。實在沒有條件,也應在坐位上伸伸腿,或盤腿(似和尚打坐式)同時挺挺腰(即半仰坐,把腰腹往前挺10—20下),目的是啟動雙側腰大肌對腰椎的向前拉伸力,避免椎曲改變。
及時發現頸椎亞健康和正確練功是預防頸椎病有效方法
既然頸椎病源自久坐導致腰椎椎曲紊亂,但為什麼很多人患了頸椎病而並沒有腰痛呢?
韋以宗表示,這正是導致當前對頸椎病病因認識的一個誤區。大家知道,腰椎椎體大,腰大肌、豎脊肌豐厚。更重要的是,腰椎管比頸椎管相對寬,而且內涵的是馬尾神經,馬尾神經從椎間孔穿出來之前還有一段距離;而頸椎內涵是脊髓,且頸神經緊貼椎間孔,頸椎1—6橫突有橫突孔,是頸椎動脈的通道。所以,腰椎輕度旋轉、椎曲變小或消失,不一定刺激到脊神經,所以沒有症狀。而頸椎則不同,頸椎稍微有旋轉,首先刺激神經根,出現頸背麻痹痛,如果椎曲變小、變直,椎動脈供血障礙,腦供血不足,頭暈、頭痛就出現了。
那麼,如何早期發現頸椎病呢?韋以宗說,任何疾病的發生,都會有一段時期的亞健康狀態。頸椎的亞健康最容易發現的就是頸椎旋轉功能減退。椎曲正常與否,決定其旋轉功能。正常人頸椎左右旋轉有80度左右,也就是轉動頸椎時,下巴可對上肩峰(如圖1)。當你早上起來,做左右盼肩功時,一側下巴對不上肩峰,表明你的頸曲已經出現問題。這時候,摸下你的左右鎖骨,就會發現兩側高低不對稱。出現這種亞健康狀態及時練功。預防頸椎病最好的方法是“韋以宗頸椎十三功法”。十三功中最簡單方便的是“左右盼肩功”(圖1)、“弓步壓腿功”(圖2)、“甩手轉腰功”(圖3)、“頂天立地功”(圖4)和“撞背振胸功”(圖5)。【文/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脊柱健康專業委員會(籌)秘書處 王秀光 韋松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