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皮膚止癢重在保濕 過度清潔破壞人體“植被”

名醫大拜年系列之三

健康利市

皮膚是機體防病第一防線,不要輕視它發出瘙癢警報信號。過度清潔、加濕而不保濕,會毀了皮膚的屏障功能。老人小孩還有年屆四十的您,別忘了夏天“水包油”冬季“油包水”呵護皮膚哦!

很多人不知道,人體面積最大的器官其實是皮膚,它約占體重的16%,還是人體對抗外界病毒細菌侵襲的第一道天然防線。皮膚瘙癢其實是屏障功能受損的最早警報,怎麼才能靠譜止癢?

華南地區知名皮膚病專家楊斌教授指出,護膚之道,最大的誤區莫過於太強調清潔,皮脂膜、角質層受損;最靠譜的止癢很簡單,加強保濕是關鍵第一步。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何雪華通訊員曾衛華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喬軍偉(除署名外)

冬春季皮膚門診“癢”症多

過年前,張女士被家裡一老一少嚇到了——60多歲的婆婆因為血壓突然飆高,差點暈倒在地;6歲的兒子在社區跟小夥伴玩,被投訴“耍流氓”,因為總是伸手到褲襠搗鼓。學過醫的張女士細細一問,才知道婆婆自從入冬後一直被瘙癢困擾著,晚上幾乎沒睡過一個好覺,這才導致了血壓猛升;兒子也說“癢”,玩起來襠部發熱更難受,忍不住就伸手去抓撓。擼起一老一少的衣服一看,小腿、肚皮、肩頭等處,都被撓出血,甚至結出痂了。

楊斌教授介紹,每年冬春季,以皮膚瘙癢症為表現,實在受不了而來就醫的人群,比其他季節猛增三成多。一部分是成人濕疹、銀屑病或者小兒特應性皮炎等本身皮膚屏障功能弱的人病情加重,另一部分是老年性瘙癢等單純性瘙癢發作,而它們最大的“元兇”就是乾燥。

過度清潔破壞人體“植被”

皮膚專家解釋,癢是皮膚屏障功能被破壞,導致細胞通過神經發出“警報”,最常見的皮膚受損就是乾燥引起的。

楊斌教授指出,健康的皮膚不僅沒有疾患,對外界刺激不敏感,對日光反應正常,膚色均勻無明顯色斑,質地光滑細膩,而且水油分泌平衡,有彈性的光澤。

皮膚的結構中,皮脂膜、角質層兩者堪稱人體的“植被”。皮脂膜是皮膚表面的一層透明薄膜,主要由皮脂腺分泌的皮脂、角質層細胞崩解產生的脂質與汗腺分泌的汗液乳化形成,呈弱酸性,承擔著保濕、潤澤、光滑、亮澤,抑制表面微生物的生長等功能;角質層更厲害,含水量保持在20%左右,完成90%的皮膚屏障功能,由5~20層已經死亡的扁平細胞呈疊瓦狀排列,主要成分包括角蛋白、脂質、粘多塘、天然保濕因數等,鎖住水分,為皮膚滋潤保濕。

楊斌教授強調,一定要糾正強力清潔皮膚的錯誤做法。皮脂膜和角質層受損,鎖不住水分,皮膚怎能不幹?

止癢最關鍵是保濕

“致癢”誤區還有一個是亂補水。很多人以為泡在水裡、不斷往臉上噴霧是在補水,其實“外水補不了內渴”,皮膚表面的水還得蒸發,帶走更多水分。實際上,保濕才是止癢“真功夫”。

空氣中有塵埃、微顆粒,不能長期存留皮膚,推薦僅用溫水洗滌汙物。楊斌說,尤其冬春季,很多人洗浴水溫高,時間又長,甚至“沖熱水涼”最要不得。洗澡最佳水溫是32~35℃,內外環境平衡,不能超過20分鐘。清潔後,擦乾水分,要第一時間用保濕劑護膚,尤其是皮膚屏障功能還不健全的兒童,還有新陳代謝能力差的老人,皮脂膜、汗腺功能不好,更要加強保濕。

保濕劑怎麼選?夏天“水包油”冬季“油包水”

如何選擇保濕劑?楊斌教授教路:看基本成分比例。

傳統保濕劑有效成分是甘油、矽油、羊毛脂等,有效成分居前列且含量多的,保濕功能強;還要看油分與水分的配比,夏天可選擇水分較多的乳劑,“水包油”,冬天選擇油分更多的霜劑,“油包水”。不要誤信“天然成分多,質地更輕薄”。如今還有一些生物類高保水型保濕劑,由於分子吸水性強,突破傳統“水”“油”保濕理念,不過像玻尿酸凝膠等,雖是皮膚滋潤與鎖水成分,但塗抹其實無法讓透明質酸大分子進入,真正奏效需要以水光針打進去。

皮膚科醫生這樣選

舒緩抗炎:尿囊素、蘆薈、紅沒藥醇、牛蒡根、黃春菊、洋甘菊、馬齒莧、葡萄提取物、綠茶、甘草根等;

保濕與改善皮膚乾燥脫屑:神經醯胺、透明質酸、甘油,尿素,乳酸,丙二醇,維E等;

增加皮膚厚度:BFGF等重組蛋白;

修復皮膚屏障:亞油酸、亞麻酸、維他命原B5等。

避免刺激物:警惕防腐劑、香料、表面活性劑、樹脂、羊毛脂、酒精(乙醇)。

特別要說明的是,護膚品裡防腐劑是不可避免的,目前聲稱無防腐劑的產品,其實也會含有防腐劑原料,但其使用的如己二醇(戊二醇、辛二醇)+乙基己基甘油、己二醇+對羥基苯乙酮等,比傳統的尼泊金酯、苯氧乙醇溫和。此外,常見的陰離子表面活性劑(硬脂酸、十二烷基苯磺酸鈉)對皮膚損傷較大,可選用含兩性表面活性劑(氨基酸型)的產品。

名醫簡介

楊斌,教授,南方醫科大學皮膚病醫院(廣東省皮膚病醫院)院長,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楊斌給“健康有約”的廣大粉絲們送來了新年祝福,趕緊拿起手機掃二維碼關注“健康有約”微信公眾號觀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