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5種最傷人的晚餐 你是不是也吃過

似乎在大家的觀念中,晚餐是非常重要的。多數人都把晚餐看得太重,吃的太多太油,殊不知這對身體危害很大。下面就來看看哪些晚餐是最傷身體的吧。

5種最傷人的晚餐

1、老吃剩菜,當心亞硝酸鹽

亞硝酸鹽會在胃裡與胺類結合成亞硝胺,為一級致癌物。曾有國內學者實驗,將中午剩菜放入冰箱,6小時後拿出加熱,發現亞硝酸鹽含量都有所增加,炒青菜增加16%,紅燒肉增加70%,超過了國家《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標準》。而18小時後,所有菜品亞硝酸鹽含量均超過國家標準。

所以,做飯最好一次吃完,如果剩菜了,涼透後應立即放入冰箱。存放時間不宜過長,最好能在5個小時內吃掉。

魚蝦蟹貝等蛋白質高的最好一頓搞定,否則剩了再吃對胰腺不好。肉類一定要將其熱透,最好加熱10分鐘以上,或微波加熱1分鐘以上。不要吃熱水或菜湯泡的剩飯,以免加熱不徹底。

2、喝酒過量傷神經,損肝胃

高興也好,痛苦也罷,晚上邀上三五好友“豪飲”是很多人的選擇。

酒精會使人體的神經系統從興奮到高度抑制,嚴重時還會破壞神經系統的正常功能。啤酒雖然濃度較白酒低,進人胃後,可以使胃壁減少分泌前列腺素E,造成胃黏膜充血和水腫,出現食欲減退、上腹脹滿。

因此,晚飯最好不要飲酒,尤其是睡前4到6小時內。如果酒局無法拒絕,喝酒前最好先來杯溫牛奶保護胃黏膜。需要注意的是,白酒和啤酒千萬別選冰鎮的,喝醉了可以喝點綠茶解酒。適量的紅酒要比白酒、啤酒好得多。

3、不吃晚餐胃喊餓,神經受累

在減肥圈子裡“過午不食法”甚為流行,這樣的飲食習慣減的不是肥,是你的健康。

胃內食物的排空時間大概在4~6小時之間,排空之後,胃會繼續分泌胃酸,如果沒有食物中和,胃酸會長期侵蝕胃黏膜。

多數減肥女性晚餐不吃主食之後,並沒有增加動物性食品和豆製品,蛋白質攝入量嚴重下降,同時還導致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缺乏。

此外,加班人群由於消耗能量大,不吃晚飯會使神經一直保持興奮,得不到正常休息,影響第二天工作和學習效率。

4、吃得太辣,傷腸胃、擾睡眠

辣椒所含的辣椒堿等刺激性特質會通過刺激人體舌尖,進而刺激大腦中樞神經和身體各部分的神經末梢,導致心跳加快、體溫上升和較長時間的興奮感,最終引起入睡晚和睡眠品質不高情況的發生。

因此,麻辣食物是晚餐雷區,對患有口腔炎、咽喉炎、支氣管炎症、消化性潰瘍、胃腸炎、膽囊炎、慢性胰腺炎以及高血壓等疾病的人更是禁區。

5、加工肉吃太多,增加癌症風險

烤肉是很多“肉食動物”們晚餐桌上的上角。抗癌協會腫瘤營養支持與治療專業委員會委員周春淩教授表示,晚餐食用過多燒烤、熏醬的肉類食物,如紅腸、烤肉等,不僅營養欠佳,還會影響消化。在燒烤食物的過程中,會發生“美拉德反應”,氣味雖香,但影響蛋白質的消化吸收。

因此,晚餐聚會應儘量遠離烤肉,高血壓、冠心病患者和消化吸收功能減退的老年人更應注意。儘量用蒸、煮、燉等少油少鹽的方法。

健康的晚餐要這樣吃

1、晚餐最佳時間是18點左右,晚餐後四小時內別睡覺

晚餐少吃睡得香,具體吃多少依每個人的身體狀況和個人的需要而定,以自我感覺不餓為度。晚餐千萬不能吃飽,更不能過撐。晚餐的時間最好安排在晚上18點左右,儘量不要超過晚上八點。八點之後最好不要再吃任何東西,飲水除外。並且,晚餐後四個小時內不要就寢,這樣可使晚上吃的食物充分消化。

2、含碳水化合物豐富的食物

最新研究發現,米飯是宵夜的最佳選擇,因為它具有很好的“催眠”作用。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一項研究顯示,米飯能促使大腦釋放兩種促睡眠的化學物質:色氨酸和血清素,因此讓人們更容易入睡。除了米飯外,麵包也是不錯的選擇。

3、富含色氨酸的食物,包括五穀雜糧(小米、大豆)、香蕉、海藻等

其中,小米是最佳的催眠器,因為在所有穀物中,小米含色氨酸最為豐富,小米中還含有大量澱粉,吃後容易讓人產生溫飽感,可以促進胰島素的分泌,提高進入腦內的色氨酸數量。

健康晚餐的3大原則

1、簡單、定量為主

相比早餐和午餐,晚餐更應該吃得簡單些,一般要求晚餐所供給的能量不超過全日膳食總能量的30%即可。

在無法避免無限制地吃菜肴的同時保證主食的進食量,主食應“定量”,健康成人每天至少在300克以上,晚餐可以適當減少。

另一方面在主食的選擇上應該儘量偏向利於消化和營養保持良好的粗糧類。

2、清淡、低脂、易消化

晚餐宜清淡,注意選擇脂肪少、易消化的食物,且注意不應吃得過飽。

晚餐營養過剩,消耗不掉的脂肪就會在體內堆積,造成肥胖,影響健康。晚餐時間過晚、過長、吃得過飽對睡眠不利,它容易致人體消化不良和失眠。

3、素食晚餐更健康

晚餐一定要偏素,以富含維生素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為主,尤其應多攝入一些新鮮蔬菜,儘量減少過多的蛋白質、脂肪類食物的攝入。(參考網站:39健康網) 

上一篇:蜂蜜營養雖高 但三類人不宜吃 下一篇:沒有了 標籤閱讀:晚餐錯誤健康晚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