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新生兒腦性尖叫表現有哪些方面

新生兒哭泣是一種很正常的表現,是小寶寶和外界溝通的一種方式,但是家長要注意如果新生兒出現一些比較特別的哭聲就要引起重視了。新生兒腦性尖叫也是哭泣樣尖叫,就是指新生兒的哭聲特別的高尖叫,是一種爆發性的突然哭叫,哭聲來的特別急和突然,消失的也會特別的快。

1.腸套疊性哭聲

多為陣發性,孩子突然嚎叫,哭聲緊迫,音調亢進,同時臉色蒼白,大汗淋漓,表情痛苦,煩躁不安,手足舞動。一會兒,哭鬧停止,趨於平靜,如此反復發生。患兒常伴有嘔吐、腹部腫塊和便血等。

2.腹瀉前哭聲

腹瀉患兒在排便前因腸蠕動增加,感覺不適,常會哭鬧,排便後,哭聲自停。

3.腸痙攣性哭聲

突然發生的陣發性啼哭,音調高亢,兩腿蜷曲,一陣哭鬧後轉而安靜,反復發生。

4.中耳炎性哭聲

患兒哭鬧時用手抓耳,搖頭。若牽拉患兒的耳廓時,哭鬧加劇,這時要想到孩子是否得了中耳炎。

5.吃奶時哭聲

孩子感冒鼻塞,口腔有炎症、潰瘍,咽後壁有膿腫時,多在哺乳或進食時哭鬧,甚至拒絕飲食。

6.腦水腫:

頭痛時不會不配自訴常表現躁動不安或以手敲頭新生兒及嬰兒會表現腦性尖叫、閉目不眠、前囟緊張膨隆等。

如果嬰兒的哭聲為高尖叫聲,即暴發性突然哭叫,這就是常說的腦性尖叫。哭聲直,音調高,單調而無回聲,哭聲來得急,消失得快,即哭聲突來突止,突發尖叫啼哭可能是頭痛的表達。要警惕新生兒顱內出血,腦水腫。

7.顱內出血

嬰兒腦性尖叫的原因往往是顱內出血、腦水腫,另外,新生兒產傷、窒息也可引起腦性尖叫,腦性尖叫是病情兇險的表現。

輕度顱內出血的新生兒表現為:

煩躁不安、尖叫、四肢震顫、受到輕微刺激易出現四肢抖動,症狀一般在1周左右緩解。重度顱內出血除上述表現外可有抽搐、肌張力增高或降低、不哭、不吃奶、嗜睡、昏迷、呼吸暫停或呼吸不規則等。

此外,若孩子的哭聲嘶啞,要想到喉炎、喉頭水腫;哭鬧時伴有點頭樣抽搐,孩子可能患了嬰兒痙攣症;哭時無淚時,則是脫水的表現;而持續性哭鬧、呻吟、煩躁不安、可能是心力衰竭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