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健康

兒童口吃的原因和表現分別是什麼?

小孩子經常會出現口吃的情況,也就是大家常說的說話結巴,具體表現就是講話不流暢,可能會同一個字重複很多遍,說話的時間會變長,嚴重的會出現說話障礙,導致該症狀的原因很多,比如可能是心理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所以作為父母,要結合孩子情況找到原因,然後才知道怎麼解決。

兒童口吃的原因和表現分別是什麼?" alt="兒童口吃的原因和表現分別是什麼?" />

第一、兒童口吃的相關因素:

1.遺傳因素:口吃患者家族發病率可達36%~55%故有人認為與遺傳因素有關可能為單基因遺傳也有人發現口吃患者及親屬中左利手多見認為口吃與大腦優勢側有關

2.軀體因素:較多兒童圍產期或嬰幼兒期曾受到有害因素作用如胎兒期母體患妊娠毒血症出血或軀體性疾病或發育過程中患某些傳染病使神經系統功能弱化言語功能受累而致口吃

3.精神因素:兒童口吃往往發生在急性或遷延性精神創傷之後因而不少學說認為精神因素可能為口吃的重要發病原因

4.其它因素:有的學齡前兒童罹患口吃是因模仿所致有資料則根據腦電圖發音肌肌電圖和氟呱啶醇臨床療效推斷口吃可能與邊緣系統和網狀結構複合體活動增強發音肌功能不協調和基底節存在生化障礙等因素有關但尚待臨床進一步論證。

根據口吃病理機制的研究,認為口吃可能是由於生理與心理的多種因素共存所致。

第二、臨床表現

1.語言上的特徵

(1)講話時外部語言急於表達,講話語速太快、太急、太猛,不能和內部語言協調工作,沒有正常的節奏和停頓,這是口吃障礙最核心的內容,也是一個人發生口吃最根本的原因。

(2)講話時語氣不連貫,有字音重複、停頓、卡殼,和詞句中斷等語言口吃現象,這是口吃核心內容引起或導致的最明顯的特徵。

(3)說話時通常伴有身體用力,胸悶、氣短等現象,嚴重的甚至還出現說話時手舞足蹈和臉部肌肉抽搐痙攣等現象。

2.心理上的特徵

(1)口吃情感上的特徵

由於長時間口吃,口吃者在心理上一般表現有自卑、恐懼、焦慮等情感,具體如,說話前過度緊張或恐懼;說話前經常伴有口吃預感;怕人笑、有愛面子心理,因為口吃、有自卑心理,因為口吃、平時說話減少、不敢說話、性格內向、人際交往減少、人格上追求完美、性格敏感、有焦慮情緒、好勝心強、自尊心容易受傷害。

(2)口吃認知方面的特徵

1)誤認為口吃是一種心理疾病,用了很多生理治療的方法矯正,但達不到理想效果時,就認為口吃是不治之症,完全喪失信心,產生了絕望的悲觀心理。

2)認為口吃是一種糟糕至極的事情,自己現在很多事情做不好,都是因為口吃引起的,把口吃的危害擴大化、概括化和絕對化。

第三、治療

1.孩子講話時應讓他慢慢講、不緊張、不刻意提醒。

2.以平常心對待,如果家長緊張了,說話的語調流露出來,孩子受到暗示,也會緊張,說話就更不流利了。

3.絕對不要取笑,表示厭惡,恐嚇,甚至打罵。

4.孩子在場時,不要和別人議論他,不要模仿他的口吃,要保護他的自尊心。

5.對孩子講話要放慢,每個詞說清楚,同時也要求他講得慢、不要著急。

兒童輕度和中度的口吃是有自愈性的,重度口吃需要進行矯治,一般認為約80%兒童口吃可隨年齡增長而自愈,但父母和矯治時的早期干預很重要,首先要消除父母的失望和歧視態度,要提醒兒童慢慢地說話,不要批評或懲罰孩子,緩和其緊張情緒,增強兒童的信心,減少對口吃的恐懼,使其不過分地注意自己所講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