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肌肉緊張原來還有症狀

精神緊張是很多人沒有聽過的一種現象,其實這屬於比較常見的反射性問題,也不排除和心理因素有關,因為緊張或其他的情緒問題,導致肌肉在靜態的狀態下突然間繃緊,甚至可能會影響到正常活動,肌肉緊張在臨床上沒有什麼太嚴重的症狀,只是不利於調節,不影響日常的活動。

定義

肌緊張是緩慢持續牽拉肌肉(肌腱)時,所引起的牽張反射,表現為受牽拉的肌肉處於持續的輕度收縮狀態,但不表現為明顯的動作。

例如,在人取直立體位時,支持體重的關節由於重力影響而趨向於彎曲,從而使伸肌的肌梭收到持續的牽拉,引起被牽拉的肌肉收縮,使背部的骶棘肌,頸部以及下肢的伸肌群的肌緊張加強,以對抗關節的屈曲,保持抬頭、挺胸、伸腰、直腿的的直立姿勢。因此,肌緊張是維持身體姿勢最基本的反射活動。

低位腦幹對肌緊張的調節

原理

正常機體即使在安靜時,其骨骼肌也存在著一定的肌緊張以維持某種姿勢;在活動時,肢體的肌肉也是在一定的肌緊張的背景上發生收縮。脊髓的牽張反射可以產生一定的肌緊張,但遠不足於維持機體的姿勢和平衡。在正常情況下,脊髓的牽張反射要受高位中樞的調控。動物實驗證明,高位中樞對肌緊張的調節具有兩重性,即有些部位對肌緊張起易化作用,使肌緊張加強;而另一些部位則起抑制作用,使肌緊張減弱。

利用定向儀刺激動物腦的不同部位,觀察到腦內某些部位具有抑制肌緊張及運動的作用,這些部位稱為抑制區;而另一些部位則具有加強肌緊張及運動的作用,稱為易化區。腦幹網狀結構的腹內側部分是抑制區所在部位,而腦幹網狀結構的背外側部分、腦橋的被蓋、中腦的中央灰質及被蓋是易化區所在部位。此外,下丘腦和丘腦的內側部分也具有對肌緊張及運動的易化作用,因此也可包括在易化區概念之中。從活動的強度來看,易化區的活動比較強,抑制區的活動比較弱;因此在肌緊張的平衡調節中,易化區略佔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