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吃飯肚子脹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吃飯吃到肚子脹,是很多人都有的一種經歷。雖然這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現象,但如果長期吃飯肚子脹,那就要找原因,進行治療了。一般來說,吃飯肚子脹的原因有:吞下氣體過多、大腸製造氣體過多或者吃了過多易造成產氣的食物。下面就為大家具體分析吃飯肚子脹的這幾種原因。

一、吞下氣體過多

腸子的氣體約有90%經口吞入,正常人每天所吞下的空氣大約有500~1000西西左右,空氣中的主要成分為氧和氮,人體吞下空氣到小腸時,氧氣會被吸收,而氮氣則跑到大腸成為大腸氣的主要成分。很多情況下,人體會不知不覺吞下空氣,例如:嚼口香糖時、吃東西時狼吞虎嚥、邊吃東西邊說話、喝汽水、可樂、啤酒等碳酸性飲料時、或吃一些容易產氣的食物等。另外,還有一些人緊張時會不自主的作出吞口水的動作,這些因素都會導致腸內氣體的增加。

二、大腸製造氣體太多

腸子會製造氣體是因腸蠕動障礙,造成細菌對食物過度發酵,而產生大量的氣體;或因為腸道中某種消化酵素有問題,而導致某種食物的消化不良,最常見的就是「乳糖不耐症」,也就是說,腸胃道無法消化乳糖所引起,這時只要不吃含乳糖的食物自然就不會有症狀產生。

胃酸過多也會引起脹氣,胃中過多的胃酸和胰液中和後會產生二氧化碳,而造成脹氣、打隔。另外,肛門太緊排氣較困難,和慢性便秘也會逐漸形成腹部脹氣的現象。我們可經由直接分析體內氣體含量比例,進而分析腹部脹氣的原因。如果吞下太多氣體,則腸中氮氣與氧氣的濃度會較高,如果是腸內細菌發酵所造成的脹氣,則腸中氫氣與氧氣的濃度會較高。

三、易造成產氣的食物

人體內因為缺乏消化寡糖類及多醣類等碳水化合物的酵素,所以在攝取這類食物後,在小腸中不被消化,到大腸中被腸內細菌分解利用,然後產生大量氣體(二氧化碳、氫氣、甲烷)。這些可能導致腹脹的「產氣食物」,包括:豆類、洋蔥、茄子、地瓜、馬鈴薯、玉米、柑橘類水果、添加甜味劑(山梨糖醇)的飲料和甜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