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右手大拇指抖動是怎麼回事

手指的微小變化與人體的健康有著緊密的連系,往往許多疾病的發生通過手指的細小的變化都能表現出來。當手發麻時提示大家或患上有頸椎病、痛風或糖尿病的可能;老年人手指抖動或是帕金森病的徵兆;手指變形排除體力勞動等外因之外,多數提示患有慢性肺部疾病。

從醫學角度來講,手上的一些微小變化能提供一些疾病徵兆,發現後最好及時到醫院就診,如手掌上出現紅斑點可能是肝炎或糖尿病;指關節腫脹可能是高尿酸血症、痛風;手背上起小的白色丘疹可能是膽固醇過高;指甲呈乳白色可能是腎臟或肝臟有病;手上出現紅線可能是高血壓、風濕病或心臟病;指甲上出現小白點可能是缺鈣。

1、手發麻不只是手的問題

能造成手部酸麻、疼痛的疾病很多,最常見的有痛風(可能因尿酸沉澱在正中神經處,壓迫正中神經,而出現手麻疼痛問題)、一過性腦缺血(這是引起老年人手發麻的常見原因)、頸椎病(由於頸椎骨質增生等原因使頸椎局部的血管、神經組織受壓而造成的)、糖尿病(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會有四肢麻木和感覺異常等症狀)、末梢神經炎(如果長期消化吸收功能差,營養不良,會引起維生素B1缺乏導致末梢神經炎,引起手發麻)等。

2、手太軟可能預示脾胃差

大多數人的手都軟硬適中,而有的人手特別軟,軟如無骨。這樣的人,大多思慮過多,思慮過多則傷脾胃,因此,手軟的人脾胃大多都很差。

3、老年人手抖是疾病先兆

正常人在某些情況下會出現生理性手抖,不屬於疾病,也不需要治療。這種手抖幅度小而速度快,多在安靜時出現,是一種細小的、快速的、無規律的抖動,常與精神緊張、恐懼、情緒激動等有關。

病理性手抖常是某些疾病的徵兆,這種手抖在運動時減輕或消失,睡覺時多數人可消失,典型的疾病如帕金森病。它往往從一側手指安靜時抖動開始,緩慢發病,逐步侵犯一側上肢、下肢,繼而另一側出現類似表現,還伴有肌肉僵硬,酸痛乏力,寫字越寫越小,精細動作難以完成,動作遲緩,走路呈小碎步向前沖,面部缺乏表情。部分病人還可有多汗、便秘、皮膚油膩等表現。

4、清晨手指僵硬要當心

早晨起床感到手指僵硬,不能握緊拳頭,活動不便,有時手指關節發生絞鎖的現象,必須活動相當長時間後才會漸漸緩解。清晨僵硬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症狀,現在的診斷標準中將清晨僵硬作為主要項目之一,可見其意義是相當重要的。晨僵有時不一定僅限於手部,其他關節和肌肉也可出現。晨僵時間越長,表明病情越嚴重。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手指僵硬都是類風濕性關節炎,一些關節炎症也可引起類似的症狀。

5、手指彈響僵硬是腱鞘炎

醫學上有一種名叫“狹窄性腱鞘炎”的疾病,是家庭主婦和媽媽們的多發病。主要是慢性損傷與寒冷刺激造成的,最初表現為早晨醒來時患指發僵、疼痛,活動後消失。逐漸發展到醒來時有彈響的疼痛,活動1~2小時後逐漸消失。最後晨起時患指疼痛,終日有彈響。

此病患者應禁用涼水洗手,避免寒涼刺激。熱敷可使局部血管擴張,增強血運,改善局部營養,具有解痙鎮痛的作用。具體方法是,每日用溫熱水浸泡手指,每次半小時,每日2次,或在茶杯裡裝滿熱水,然後用手握住茶杯,時間越長越好。

6、手指變形所代表的疾病

杵狀指:指節末端明顯增生,呈鼓槌狀,多發生於慢性肺部疾病、先天性心臟病等。與肢端長期缺氧,代謝障礙有關。匙狀指:又稱“反甲”,指甲下凹,邊緣翹起,表面粗糙,像個“小匙”,多見於缺鐵性貧血,偶見於風濕熱。鷹爪手:手乾瘦尖細,手指關節彎曲固定好似鷹爪,見於尺神經或正中神經損傷、脊髓空洞症、進行性肌營養不良、麻風病等。

7、從手的感覺來預測健康

手感熱:主心腎陰虛。症狀:上火、失眠、多夢。手感涼:主脾腎陽虛。症狀:體弱怕冷,消化吸收能力差。手感黏:主內分泌失調,糖尿病人多見。手感濕:主心脾兩虛。症狀:心火盛、心理壓力大,精神緊張,易疲倦乏力。手感溫潤:五臟調和,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