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腦淤血後遺症的康復治療方法是什麼

腦淤血其實是由於外傷引發的顱內出血,形成大小不同的血腫。很多病人在受到外傷後並不當回事,等到出現意識障礙、頭疼甚至昏迷等,才被確診。其實,這些都是腦淤血後遺症的表現,應該及時採取康復治療的措施。下面來看看腦淤血後遺症的治療方法是什麼?

腦淤血年發病率為81/10萬人,患病率為112/10萬人,占全部腦血管病患者的20%~30%。發病年齡多在50~70歲,男性略多於女性,寒冷、炎熱季節或乍冷乍熱,氣候變化劇烈之季多發,暴怒興奮、重體力勞作是其主要誘因。預後取決於出血部位、出血量以及是否伴有合併症,一般來講,輕型患者經治可顯著改善並能恢復工作,但應注意防止復發。再度出血以及重型患者預後欠佳,多於發病後數天甚至數小時內因腦疝死亡,昏迷1周以上者大多數死於合併症。

後遺症康復治療

1、科學準確用藥,預防腦溢血復發腦溢血屬於高復發不可逆性的腦血管意外,病人出院後仍需按醫生囑咐規律服藥,控制好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動脈硬化的基礎病變,並定期到醫院複查。

2、儘早、積極地開始康復治療如前所述,腦溢血形成後會留下許多後遺症,如單癱、偏癱、失語等,藥物對這些後遺症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而通過積極、正規的康復治療,大部分病人可以達到生活自理,有些還可以回到工作崗位。有條件者最好能到正規的康復醫院進行系統康復。如因各種原因不能到康復醫院治療者,可購買一些有關方面的書籍和錄影帶,在家自己進行。康復宜及早進行。病後6-12個月內是康復的最佳時機,半年以後由於已發生肌肉萎縮及關節攣縮,康復的困難較大,但同樣也會有一定的幫助。

3、日常生活訓練

患病後許多以前的生活習慣被打破,除了要儘早而正規地訓練患肢,還應注意開發健肢的潛能。右側偏癱而平時又習慣使用右手(右利)的患者,此時要訓練左手做事。衣服要做得寬鬆柔軟,可根據特殊需要縫製特殊樣式,如可以在患肢袖子上裝拉鎖以便去看病時測量血壓。穿衣時先穿癱瘓側,後穿健側;脫衣時先脫健側,後脫患側。

4、面對現實,調整情緒

俗話說:“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此話用在腦血管病人身上更貼切。面對既成事實,應調整好情緒,積極進行康復以儘早重返社會。嚴重的情緒障礙患者可請醫生幫助,使用抗抑鬱劑,如百憂解,對腦血管病後的抑鬱焦慮情緒有良好的作用。

5、後遺症的功能恢復護理

(1)語言不利

語言障礙的病人情緒多焦躁、痛苦。醫護人員要多接觸病人,瞭解病人痛苦,讓病人保持心情舒暢,消除緊張心理。必須儘早地誘導和鼓勵患者說話,耐心糾正發音,從簡到繁,如“e”、“啊”、“歌”等,反復練習堅持不懈。並配合針刺啞門、通裡、廉泉等穴,這利於促進語言功能改善和恢復。

(2)肢體功能障礙

急性期護理上要注意將癱瘓肢體置放功能位置,以防肢體發生攣縮畸形,多採用仰臥位和側臥位。在病人病情穩定情況下,多利用可以家用型的肢體運動康復儀指導和輔助其進行功能鍛煉,從簡單的屈伸開始,要求活動充分,合理適度,避免損傷肌肉和關節,每天2~4次,每次5~30分鐘。並配合藥物治療,按摩患側肢體,針刺曲池、合穀、足三裡等。囑病人經常用熱水浸泡患側肢體,促進其血液迴圈。

(3)口角歪斜

臨床上常見病側眼瞼閉合不全、口角下垂、不能皺額、閉眼、鼓腮、吹哨。病人常常產生消極情緒,失去治療信心。護士應同情關心病人,給予精神鼓勵,以便取得信任,舒其情志。飲食上宜給易於消化、富於營養流質或半流質飲食。配合針刺頰車、地倉、迎香、四白。鼓勵病人多做眼、嘴、臉部運動,並經常按摩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