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食譜

動物內臟雖好吃 一定要炒熟炒透

一些動物的內臟是不少人的膳食所愛,炒腰花、溜肥腸、爆肚等,但吃動物內臟一定要講科學方法,否則會給健康帶來危害。動物內臟含有豐富的鐵、鋅等微量元素和維生素A、維生素B2、維生素D等,食用後,能有效補充人體對這些物質的需求。

不僅如此,一些動物內臟像雞胗和鴨胗,其蛋白質含量與雞肉、鴨肉相當,而脂肪含量卻只有雞肉和鴨肉的1/5,可以說是一種健康食品,幾乎適合所有人食用。

正在長身體的兒童容易缺鋅,動物內臟更有必要吃。此外,一些用眼過度的人,常吃動物內臟也能有效改善視力。動物內臟雖然營養豐富,但也不能無所顧忌地吃。

現在的家畜、家禽多靠工業飼料餵養,這些飼料具有不確定性,一旦不安全食物被動物食用後,由於都要通過肝臟代謝,一些農藥、重金屬等有害物質就會聚集在肝臟裡,從而影響人的健康。

另外,過量食用動物內臟,很容易造成維生素A和維生素D中毒。所以,動物內臟有必要吃,但要少吃,每星期吃上一兩次即可,且每次每人的食用量不要超過50克。還有,由於動物內臟的膽固醇含量普遍較高,肥胖和血脂高的人最好不吃。

有人食用動物內臟時,喜歡用爆火炒著吃。其實,這種吃法很不衛生。動物內臟如肝、腎、肺、肚、腸等,常被多種病原微生物污染,也是各種寄生蟲的主要寄生部位。內臟不易炒熟炒透,難以殺死病菌和寄生蟲。

如果吃了未炒熟的動物內臟,感染疾病的機會便大大增加。動物內臟的烹製最好採用長時間高溫高壓燜煮的方法,使其徹底煮爛煮透,將寄生蟲、病菌和蟲卵殺死,以保證食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