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健康

小孩腸胃炎吃什麼藥

嬰幼兒的腸胃發育還不完善,很容易受到疾病的威脅,常會導致腹痛腹瀉,消化不良等症狀表現,這時候可以在醫生指導下來,不用一些適合孩子吃的藥物,比較常見的有媽咪愛,胃康顆粒,或者是脾可欣等藥物,當然除了用藥治療以外,平時生活當中一定要加強,要及時補水,預防孩子出現脫水的情況。

1、注意補液,避免脫水

注意脫水現象:小朋友是否有小便減少(嬰兒換尿布次數減少),乾哭沒有眼淚,皮膚乾無彈性,嬰兒之前囟門凹陷等現象。無論有無接受點滴注射,都可購買拉肚子專用之電解質水給小朋友當開水喝。

當孩子意識水準下降或者脫水相當嚴重時,靜脈注射是十分必要的。但口服補液療法依然是一種很好的補液方法。富含單糖的飲料,例如汽水,果汁等,不推薦給5歲以下的孩子使用,因為它們可能會加重腹瀉。如果沒有特效的口服補液劑或者味道較差,白開水也是可以使用的。如有適應症,也可以在兒童身上使用鼻飼胃管來補充流質。

2、注意飲食,繼續母乳餵養

配方奶餵養的嬰兒在ORT補液後立即繼續配方餵養。可先試著沖泡著半奶(即濃度稀釋一半)看看。若拉肚子的情形無法在3-7天內改善,可能需在醫師指示下換無乳糖奶粉(即市售之醫瀉奶粉)。

3、止吐藥

止吐藥物可能有助於治療小兒嘔吐,但一定要謹遵醫囑服用。昂丹司瓊有一定實用,單次使用即可減少靜脈輸液需求、住院需求及嘔吐。但是昂但司瓊的使用可能與小兒再次入院幾率增加有關。如果臨床上需要,昂丹司瓊的靜脈液也可以口服。胃複安可能有效。

4、抗生素

抗生素不通常用於腸胃炎,但如果症狀特別嚴重時或在找到了易感細菌、懷疑某細菌感染的情況下是建議使用的。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對同時有便血和發燒的小兒應使用抗生素。

5、止瀉藥物

小兒不能用止瀉藥——可能產生危險。止瀉藥物在理論上有併發症的風險,雖然臨床經驗表明這種可能性不大,在便血或伴有發燒的腹瀉情況下不建議使用。洛派丁胺是一種阿片類似物,常用於腹瀉的對症治療。但洛派丁胺不適於用於兒童,因為此藥物可能會穿越兒童尚未成熟的血腦屏障,引起中毒。小兒的腸胃炎比成人腸胃炎的複雜得多,一定要看醫師。

兒童腸胃炎住院指標

當病童有持續高燒不退超過48小時,合併有嘔吐、嚴重腹瀉,一天拉肚子次數大於10次,應給予住院治療,此外因為腹瀉導致嚴重脫水(體重明顯下降與尿量明顯減少)加上精神懶散食欲不振,經由藥物電解質液的治療方式無效也應住院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