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靜脈血栓的形成原因是什麼?

血栓是屬於一種比較常見的心腦血管疾病,一般好發于中老年人群,由於中老年人群隨著年齡的增長經常不活動身體就會容易導致靜脈失去彈力心腦血管功能也會容易變的比較差,救護容易導致一些血管血瘀,容易導致血栓的形成,對身體的健康危害很大,還會容易導致一些身體併發症。

病因

血流緩慢、凝血亢進和靜脈內膜變化是靜脈血栓症的3個重要因素。

1、血流緩慢

首先,老年人體力較差,活動較少而且臥床的機會多,從而減弱了靜脈回流的肌肉彈力作用;此外,老年人患心臟病的較多、心臟功能較差,心搏出量明顯減少,造成體循環淤血;再有,老年人腹部腫瘤發生率增加,平臥時腹腔臟器和腫瘤均可壓迫靜脈,同時在解剖學上兩下肢靜脈在某些部位受到肌腱、韌帶及神經壓迫而阻礙靜脈血回流,老年人易患靜脈曲張症,靜脈迂曲擴張,彈性減退,大多數伴有靜脈瓣及交通支受損造成下肢靜脈血流淤滯。

2、凝血機制亢進

表現為血液凝固性增高、纖維蛋白原活性增加、纖維蛋白溶解活性減低和血小板聚集力增加,這些老化改變均有利於血栓形成。在某些病理情況下,如骨折、外傷手術組織損傷造成大量凝血活酶進入血液迴圈;紅細胞增多症脫水、血漿蛋白異常和大靜脈插管、輸注高滲營養液均可造成血液濃縮;胰腺、肺、卵巢惡性腫瘤以及白血病本身促使血小板破壞釋放凝血因數均可促使血栓形成。

3、靜脈內膜變化

靜脈老化表現為內膜粗糙,靜脈瓣萎縮,容易在瓣膜下方靜脈竇處發生血小板黏附,形成血栓。靜脈起搏導管和電極也可造成靜脈內膜損傷。

臨床表現

1、淺靜脈血栓症

多為血栓性靜脈炎,多見於四肢,常累及大隱靜脈、小隱靜脈、頭靜脈、貴要靜脈及其分支。症狀為局部疼痛發紅、發熱、腫脹、體溫升高。皮下組織較薄的部位可觸到索條狀血栓。因血栓部位炎症顯著,所以常與管壁緊密附著,很少發生肺栓塞。如果靜脈炎進一步發展,波及深靜脈則可因栓子脫落造成肺栓塞症。

2、深靜脈血栓症

發病初期靜脈內形成血栓,隨後在血栓部位繼發炎症,所以炎症較輕。

3、小腿靜脈血栓形成

大多數患者沒有症狀,少數感到小腿發脹、緊迫感。於立位、坐位及步行後症狀加重,有的小腿和足部水腫,腓腸肌有壓痛。侵襲靜脈交通支時可發生血栓後綜合征。如果懷疑本病,可做靜脈造影明確診斷。

4、髂靜脈股靜脈血栓形成

症狀明顯,髂窩鼠蹊部及股三角處有觸痛,屈足背時大腿後側及腓腸肌肌腹有牽拉性疼痛,急性發作的炎症十分嚴重,下肢急劇腫脹,數小時腫脹達高峰自覺有壓迫感。炎症明顯時可發生動脈痙攣,皮膚蒼白,皮下靜脈呈網狀擴張,患肢壓痛明顯,觸不到動脈搏動,稱疼痛性股白腫。如果病變範圍大,侵襲盆腔靜脈髂靜脈及其分支,則下肢高度水腫和發紺,稱疼痛性股青腫。重症者可導致下肢靜脈性壞疽甚至發生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