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寶寶額頭燙身體燙家長要怎麼做?

每當到了換季的時候,就會引起氣溫的不穩定,每當這樣的時候,很多的小寶寶都容易會出現一些發燒的情況。所以每當換季的時候,家長一定要對小寶寶多久注意,在日常的生活中注意飲食調理和增減衣物。當小寶寶發燒的時候,也是有很多症狀的,現在就說說寶寶額頭燙身體燙家長要怎麼做。

1.首先家長需要瞭解寶寶們發熱的原因

嬰幼兒容易產生發熱,其實是因為更容易受到病毒的侵襲。人體一旦受到病毒感染,會自動產生抗體,導致白細胞水準升高,並提高體溫調定點,以此抵抗病毒的侵入,而體溫就會相應升高。而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會漸漸增加對病毒的抗體,由於嬰幼兒多為第一次碰到病毒感染,所以容易因受到感染而導致發熱。

2.寶寶們發熱的一些常見的表現

(1)怕冷:怕冷是發熱前期的一種表現,測量體溫時可能還不到38℃。但此時孩子會出現皮膚蒼白、乾燥無汗、畏寒、有時伴寒戰、肌肉酸痛、無力等。

(2)體溫升高:體溫攀升,皮膚發燙,表示孩子可能已經發燒了。此時孩子可能會出現皮膚潮紅、灼熱,呼吸淺而快,心跳加速,頭痛、頭暈,食欲不振,全身不適。

(3)出汗:當孩子因受到感染而發燒時,體溫會自動升高以保護人體,這時為了降低體溫、排出熱量,人體就會排汗,以降低體溫。

3.怎樣能知道寶寶是否發燒

(1)摸:通過孩子手心和頸後的溫度,初步判斷體溫是否正常,更重要的是,媽媽可以借此瞭解孩子的穿衣厚薄是否合適,穿得過多或過少都不利於孩子的舒適和健康。

(2)看:如果孩子臉部潮紅、嘴唇乾噪、甚至哭鬧不安、沒有食欲時,媽媽應該警惕有發熱的可能。另外,發熱時,身體的水分消耗較大,孩子排尿量會較平時少,並出現小便發黃、顏色較深,這也可能是體溫增高的一種表現。

(3)測:用體溫計測量體溫當然可以最準確的判斷孩子是否發熱。通常用肛表測量直腸溫度,尤其是對小嬰兒會較為準確。(正常體溫為37℃--38℃),也可測量腋下或頸部的溫度(正常體溫為36℃--37℃)。學齡前寶寶最好不要用口表測量體溫,以免發生意外。

4.寶寶發熱時家長的對策

發燒38度以下,如果寶寶精神好,只需多喝水,補充維生素C含量多的水果,優先使用物理退燒地方法,例如用冷毛巾外敷,使用退熱貼。一般當寶寶在體溫達38.5℃以上時才考慮使用退燒藥,而且每次服藥中間一定要間隔4--6小時,多飲水,為避免胃腸刺激,宜在飯後服用。退熱藥治標不治本,可能掩蓋病情,應密切觀察寶寶的病情變化。不同的退熱藥最好不要隨意互相並用,退熱藥也不可自行增加使用次數或增加劑量。用藥時間不要超過3天 !

5.寶寶發熱的一些退熱方法

當孩子體溫低於38.5℃時,可以不用退熱藥,最好是多喝開水,同時密切注意病情變化,或者應用物理降溫方法,若是體溫超過38.5℃時,可以服用退熱藥,目前常用的退熱藥有撲熱息痛、小兒泰諾林、美林等,但是最好在兒科醫生指導下使用。

1)物理降溫

在沒有冷風直吹的情況下,脫去過多的衣服或鬆開衣服有利於散熱,給小兒使用35%—45%的酒精或溫水進行擦浴,主要是在大血管分佈的地方,如前額、頸部、腋窩、腹股溝及大腿根部,這樣能達到退溫的效果;有條件可用毛巾包裹冰塊(冰棒)之類涼的敷在額頭,有一定效果。

2)藥物使用

引起小兒發熱的病因有很多,在病原菌不明時最好不要濫用消炎藥物,因為“是藥三分毒”,若是濫用消炎藥物可引起小兒肝腎功能的損害,增加病原菌對藥物的耐藥性,不利於身體康復,小兒發熱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根據病情對症下藥,才能起到病除的效果。

3)飲食注意

多喝開水,在不肯喝水的情況下可以改喝果汁之類的;吃些易消化的食物,趁在住院期間以稀飯、湯水、麵條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