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的位置在哪,你瞭解過嗎?
膀胱在人體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直接影響著人們的身體健康狀況,但是許多人對於膀胱的位置和結構並沒有過多的瞭解,這是不夠科學的,膀胱分為膀胱壁、漿膜層、肌肉層、粘膜層、內部以及三角區,對這些有一定的瞭解才可以更好地保護好自身的膀胱。
一、膀胱位置
膀胱空虛時呈三棱錐體形。頂端朝向前上,稱膀胱頂。底部呈三角形,朝向後下,稱膀胱底。頂與底之間的大部分稱膀胱體。
膀胱的下部有尿道口,與前列腺相接觸,這一變細的部分稱膀胱頸。
膀胱各部之間沒有明顯的界限。膀胱充盈時呈卵圓形。成年人膀胱位於骨盆內,為一貯存尿液的器官。嬰兒膀胱較高,位於腹部,其頸部接近恥骨聯合上緣;到20歲左右,由於恥骨擴張,骶骨角色的演變,伴同骨盆的傾斜及深闊,膀胱即逐漸降至骨盆內。
二、結構
成年人膀胱位於骨盆內,為一貯存尿液的器官。嬰兒膀胱較高,位於腹部,其頸部接近恥骨聯合上緣;到20歲左右,由於恥骨擴張,骶骨角色的演變,伴同骨盆的傾斜及深闊,膀胱即逐漸降至骨盆內。空虛時膀胱呈錐體形,充滿時形狀變為卵圓形,頂部可高出恥骨上緣。成人膀胱容量為300~500ml尿液。膀胱底的內面有三角形區,稱為膀胱三角,位於兩輸尿管口和尿道內口三者連線之間。膀胱的下部,有尿道內口,膀胱三角的兩後上角是輸尿管開口的地方。
膀胱壁
膀胱壁由三層組織組成,由內向外為粘膜層,肌層和外膜。肌層由平滑肌纖維構成,稱為逼尿肌,逼尿肌收縮,可使膀胱內壓升高,壓迫尿液由尿道排出。在膀胱與尿道交界處有較厚的環形肌,形成尿道內括約肌。在括約肌收縮能關閉尿道內口,防止尿液自膀胱漏出。
膀胱壁分為三層:即漿膜層、肌肉層和粘膜層。
漿膜層
漿膜層為蜂窩脂肪組織,包圍著膀胱後上兩側和頂部。
肌肉層
肌肉層:①逼尿肌:逼尿肌為膀胱壁層肌肉的總稱,由平滑肌構成。分為三層,內外層為縱行肌,中層為環形肌。環狀肌最厚,堅強有力。②膀胱三角區肌:三角區肌是膀胱壁層以外的肌肉組織,起自輸尿管縱肌纖維,向內、向下、向前扇狀展開。向內伸展部分,和對側肌彼此聯合成為輸尿管間脊,向下向前伸展至後尿道部分,為貝氏(Bell)肌,另有一組左右肌纖維在三角區中心交叉成為三角區底面肌肉。
粘膜層
粘膜層為極薄的一層移行上皮組織,和輸尿管及尿道粘膜彼此連貫。粘膜在三角區由於緊密地和下層肌肉連合,所以非常光滑,但在其他區域則具有顯著的皺襞,在膀胱充盈時,皺襞即消失。粘膜層有腺組織,特別是在膀胱頸部及三角區。
粘膜下層只存在于三角區以外的區域,具有豐富血管,有彈性的疏鬆組織,它將粘膜和肌肉層彼此緊連著。
內部
膀胱內部分為三角區、三角後區、頸部、兩側壁及前壁。
三角區
三角區為膀胱內較重要的部分,大半膀胱內病變,均發生在這一區域。三角區的界限:兩側輸尿管口至膀胱頸之連接線為三角區兩側緣,兩輸尿管口之間連接線(輸尿管間脊)為三角底線。自膀胱三角底線左右角朝上,朝外處條狀隆起組織為粘膜下輸尿管。膀胱三角之兩側緣為三角區和膀胱兩側壁之分界線,三角底線以外區域為三角後區,其他部分為膀胱前壁。做膀胱鏡檢查時必須熟悉這些解剖位置,方能明確病變部位。輸尿管口一般為斜行裂隙狀,也可能為卵圓形或圓形。若管口過度向中心傾斜,接近平線,則輸尿管插管就比較困難,可使用端部彎曲的輸尿管導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