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腦膜炎奈瑟菌究竟有哪些症狀?

對於正常人來說人的大腦應該是健康的,很少會出現疾病,但是由於諸多病理性因素,導致人們的大腦感染患上各種炎症,許多人經常會因為腦膜炎造成細菌,產生耐瑟菌會導致人們的身體出現多種病變,甚至會引起併發症患者的智商以及思維,身體的多項功能受到影響,在主要的表現上最常見的是會導致胸悶,咳嗽,咽喉疼痛,嬰幼兒會表現出呼吸不順暢,抽風和肺部感染,胸膿腫的症狀比較明顯,或在平時一定要找到致病的因素,選擇合適的方法做好預防工作,平時在病情的診治上,要先從症狀和原因開始瞭解。

腦膜炎奈瑟球菌

腦膜炎奈瑟球菌為奈瑟菌屬之一,革蘭陰性,腎形,直徑約0.6~0.8μm,多成對排列。其鄰近面扁平,有時四個相連,新鮮分離菌株有多糖莢膜。在電鏡下本菌有外膜厚約8nm,外膜與胞質膜之間為黏肽層或稱周質,間隙厚約6nm。該菌僅存在於人體,可從帶菌者鼻咽部及患者的血液腦脊液皮膚瘀點中檢出,在腦脊液塗片時病菌在中性粒細胞內外均可見到。

症狀

畏寒 胸痛 咳嗽 咳痰 咽痛 嬰幼兒抽風 呼吸不規則 肺部感染 葉間裂常呈弧形下墜 腦膿腫

檢查

痰液細菌塗片檢查痰液細菌培養胸部透視 腦脊液腦膜炎球菌抗原 腦脊液鉀腦脊液葡萄糖和血清葡萄糖比值 腦脊液鈉 腦脊液結核性腦膜炎抗體腦脊液免疫球蛋白腦脊液鎂

生物學性狀

革蘭氏染色為陰性球菌,直徑0.6~0.8微米,呈腎形成雙排列,不形成芽孢(胞),無鞭毛,大多數有莢膜和菌毛。營養要求較高,需用營養培養基——血瓊脂(巧克力色)培養基才能培養,初次分離培養尚需5%~10%二氧化碳(C02)氣體環境。對外界抵抗力弱。

標本採集

採集患者腦脊液、血液或皮膚出血斑內容物或帶菌者的鼻咽拭子標本,立即常溫下送檢。因為本菌含有自溶酶,離體後和在低溫下易死亡。

細菌的分離與鑒定

(1)直接鏡檢:取腦脊液標本的離心沉澱物或淤斑滲出液,進行塗片,革蘭氏染色後,直接鏡檢,如發現細胞內外有革蘭氏陰性雙球菌即可初步診斷(陽性率達80%左右)。

(2)分離細菌與鑒定:腦脊液或血液標本可先增菌或直接接種與血瓊脂(巧克力色)平板,置35~36℃5%~l0%C02環境中培養24~44小時,挑取可疑菌落塗片、染色、鏡檢初步診斷,並作生化反應、凝集試驗或血清學試驗鑒定。

致病物質

(1)菌毛:有吸附易感細胞作用。

(2)莢膜:具有抗吞噬作用。

(3)脂寡糖(LOS):為細菌裂解後外膜成分脂質A和核心寡糖構成,類似於LPS,具有內毒素活性,可引起發熱反應及低血壓休克。

(4)IgAl蛋白酶:具有破壞黏膜上分泌型特異性抗體IgAl(S IgAl)作用,使細菌黏附於細胞表面。

所致疾病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簡稱流腦,人是惟一宿主。

腦膜炎奈

腦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主要引起流行性腦脊髓膜炎,至於腦膜炎奈瑟菌肺炎,有不少人認為是繼發於腦膜炎奈瑟菌敗血症的一種少見的化膿性遷徙合併症。實際上,1907年首次報告後,已有許多資料表明腦膜炎奈瑟菌可作為原發性下呼吸道感染的致病菌,引起原發性腦膜炎奈瑟菌肺炎。

(一)生物學性狀

1、形態與染色

腎形kidney beans,成雙排列in pairs,凹面相對G- (gram-negative)新分離出的菌株 莢膜capsule、菌毛。

2、培養性狀

營養要求高(巧克力色培養基“chocolate”agar)專性需O2,5%—10% CO2中生長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