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日常喝水是越多越好嗎

 

日常喝水是越多越好嗎

有的人認為,既然水有很多好處,那是不是喝水越多越好呢?回答是否定的。研究表明,健康成人每天對水的需要量,一般情況下,需喝水2500毫升左右。

人體在得到水分的同時,還會通過尿液、糞便、呼吸及出汗方式等從體內排出一定量的水,健康的成人每天水的攝人量與排出量是大致相等的。如果不相等,不論哪一方面增加或減少,均會引起人體內環境的改變,這時腎臟便發揮調節功能,使尿液減少或增加。

如果長期飲水過多,必然導致腎臟長期超負荷工作,進而影響心臟功能,這時人往往會感到乏力、頭暈、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食欲下降和血壓升高等,重者常出現水腫、血壓上升、氣短心慌,以致不能平臥。有些人還可能出現神志錯亂、失語、嗜睡甚至昏迷等嚴重現象。這種情況尤其多見於長時間過量喂水的嬰幼兒。

有些人在夏天渴得難受時,或在運動、勞動之後,一口氣喝下很多水,當時覺得很“痛快”、很“解渴”,殊不知這樣做對身體是有害的。因為人在勞動、運動之後或者經歷過酷熱煎熬,身體出了很多汗,這不僅丟失了水分,同時也失去了不少鹽分。汗出得越多,人體失去的水分和鹽分就越多。據計算1升汗水中有1.5—3克鹽,所以汗是鹹的。如果勞動半天出汗5升,就要失去鹽分7.5~15克。如果一次大量喝進白水而不補充鹽分,水分經胃腸吸收後,又經過出汗排出體外,隨著出汗又失去一些鹽分,結果血液中的鹽分就變得太少,吸水能力就隨之降低,一些水分就會很快被吸收到組織細胞內,使細胞水腫,造成“水中毒”,人就會覺得頭暈、眼花及口渴,嚴重的還會突然昏倒,醫學上將這種現象稱為“脫水低鈉症”。

人在大量出汗後感到口渴,並不完全是體內缺水,而是唾液量少而稠,嘴裡發澀,咽喉乾燥引起的感覺。這時喝水的正確方法是:先用水漱漱口,潤濕口腔和咽喉,然後喝少量的水,停一會兒後,再喝一些,這樣分幾次喝,就不會因“水中毒”而損害健康了,當然,勞動或運動出汗後,能及時補充點淡鹽水,就更好了。

因此,喝水應適可而止,不宜養成長期過多飲水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