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皮的症狀有哪些?
很多人可能在某個清晨起床的時候,突然發現自己的某一處的皮膚變硬了,也就是俗稱的硬皮,引起硬皮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血管官腔狹窄或者閉塞,還可能是因為自身的免疫異常,人一旦出現這種症狀的時候,就應該引起注意了,因為這種病症還可能引發一些其他的病症,比出現關節疼痛、肌肉疼痛症狀,還可能導致食管變硬,引起吞咽就困難,還會出現腹痛、腹瀉及便秘等問題。下面給大家介紹下硬皮的一些症狀。
1.雷諾現象
患者在受涼或緊張時突然手足發冷、指(趾)端顏色蒼白,繼而變紫。外界刺激結束後10~15分鐘,血管痙攣恢復,指(趾)端顏色變為正常,呈紅色或斑點樣雜色,此種改變稱發作性血管痙攣(雷諾現象)。鼻尖、舌尖、口唇和耳垂等肢端部位也可出現寒冷誘發的蒼白。
2.皮膚
在疾病的早期(水腫期),皮膚顯示輕度紅腫,部分病人有紅斑、瘙癢和水腫,早期手指水腫期可持續很久,皮膚的改變停止在上肢遠端,也可以蔓延至前臂、前胸、腹、背和顏面部。在彌漫性硬皮病,皮膚廣泛硬化伴色素加深或減退,使皮膚像撒了鹽和胡椒粉一樣。隨著病情的進展,皮膚繃緊發亮,正常的皺紋和皮膚皺襞消失,面部皮膚菲薄,呆板無表情。口唇薄而緊縮,張口受限,全身性黑色素同時出現,有些病例甚至更早。手指、臉、口唇、舌和前臂等部位可出現斑片狀毛細血管擴張及皮下鈣化,以手指尖最為常見,從小斑點至大的團塊,大小不等覆蓋分佈在膝、肘或其他最突出部位。CREST綜合征的病人,其鈣質沉著及毛細血管擴張往往更為明顯。當硬皮病進展到硬化期時,皮膚更加增厚,皮膚的乾燥引起皮膚瘙癢,這一階段呈進行性發展,持續1~3年或更長,最後炎症和纖維化停止,進入萎縮期,皮膚萎縮變薄,纖維化的組織緊貼於皮下組織,不易用手捏起。屈曲攣縮的部位可出現骨性潰瘍,如接近指(趾)關節處。萎縮後期,有些部位的皮膚漸漸軟化,可恢復到正常皮膚,特別是軀幹和四肢近端的皮膚。
3.肌肉與骨骼
非特異性的肌肉、骨骼症狀如關節痛和肌痛是硬皮病最早的表現。有時也會有症狀明顯的關節炎,但關節處的疼痛和僵硬感總是較客觀上的炎症指征嚴重。患者的肌肉萎縮是由失用引起的,這是由於皮膚、關節和肌鍵受累引起關節活動受限的結果。
4.肺
硬皮病中普遍存在肺功能的受損,但臨床症狀往往不十分顯著,直到疾病晚期,肺的受累可以成為患者致死的原因。常見的臨床症狀是勞累後氣短(運動性呼吸困難),勞累後乾咳,一般不引起胸痛。硬皮病患者的胸痛往往是由於肌肉炎症、反流性食管炎、胸膜炎或心包炎所致。由纖維化肺泡炎進展為肺間質纖維化或血管內膜纖維化,以及平滑肌增生造成的肺血管病變都會損傷肺的換氣功能。
5.胃腸道
患者可以出現口裂縮小、黏膜乾燥、牙周疾病引起咀嚼困難、牙齒脫落和營養不良。反酸、燒心、胸骨後燒灼感是硬皮病中最常見的症狀。反流性食管炎持續不愈可導致出血、潰瘍、狹窄和Barrett食管,後者容易轉變為食管癌。併發反流性食管炎的原因是與食管黏膜下和肌層過多的膠原纖維沉積和纖維化而致食管蠕動功能障礙、下食管括約肌壓力降低、胃排空能力下降等因素有關。胃的排空時間延長後,除可以加重胃食管反流外,還可以導致患者出現上腹脹、噯氣等消化不良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