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髖關節疼?你需要瞭解這些

髖關節在人體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出現髖關節疼痛的原因通常有肌肉肌腱拉傷、腱病、關節炎、腱末端炎症、股骨頸骨折、恥骨骨炎、髂腹股溝神經卡壓、運動性疝以及盂唇疾病,人們需要對它的病因有所瞭解,再根據自身的健康狀況去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具體包括藥物治療、理療、適當訓練療法以及心理療法,這幾種方法在治療髖關節疼痛方面都有顯著的效果。同時人們在發現自己有疼痛症狀時就需要及時地就醫治療,以早日恢復健康。

一、髖關節痛的病因

1.肌肉肌腱拉傷:多有急性損傷病史,局部可有腫脹、壓痛、瘀斑,通過B超或MRI可以明確診斷。

2.兒童應該排除髂前上棘撕脫骨折或股骨頭骨骺移位的可能。可以X片明確。

3.腱病:由於過度運動引起。局部有壓痛,隨運動量增加而疼痛程度加重。

4.關節炎:表現為活動時疼痛,疼痛逐漸加重。關節活動性下降,特別是內旋活動。X光片上可以看到關節間隙狹窄,骨贅形成。如果年輕人中出現關節炎症的表現需要考慮有無炎性因素如感染性關節炎、反應性關節炎或其它全身性疾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等。

5.腱末端炎症:由於風濕性疾病累及肌腱引起。多位於肌腱末端。可有其它部位肌腱同時受累。

6.股骨頸骨折:由於過度運動、外傷、骨質異常等原因引起,在內旋時感覺到疼痛。疲勞性骨折可以。

在X片上表現為正常,需要核素掃描或MRI才能明確診斷。

7.恥骨骨炎:恥骨中部的疼痛,放射至髖關節。局部有直接的壓痛。

8.髂腹股溝神經卡壓:疼痛類似於運動性疝,但同時有內收肌萎縮和痙攣。可以通過肌電圖檢查來明確。

9.運動性疝:表現慢性的腹股溝區疼痛。在運動時加重。在上腹股溝環處可有壓痛。

10.盂唇疾病:由損傷病史,表現為慢性的深部的關節內疼痛。行走時可以出現“交鎖”現象。體檢時旋轉研磨試驗可以誘發疼痛。MRI造影可以提高診斷的精確性。也可以通過診斷性關節內局麻來明確診斷。

二、髖關節痛的診斷

髖關節疼痛是臨床上常見的疾病。但髖關節周圍肌肉、韌帶等軟組織多,結構複雜。而疼痛常常定位模糊,並不能被觸及。許多嚴重程度不同的疾病往往表現相似。因此,髖關節疼痛一直是臨床上診斷困難的疾病之一。

“股髖撞擊症”主要表現為髖部疼痛,在變換髖部姿勢時有彈響聲,或者關節突然卡住的感覺。患側髖部力量下降,急速奔跑或單腿支撐困難。嚴重的患者甚至不能側臥。痛會使腿無法張髖關節開、連走路時也可能感覺疼痛,以成人較多見的是慢性風濕性關節炎或退化性髖關節症。兒童若出現這種情況,可能是骨症之一的『佩特茲病』。“股骨頭壞死”、“滑膜炎”、“坐骨神經痛”、“腰椎間盤突出”等都可引起髖關節痛。

三、髖關節痛的治療

1、藥物治療:止痛劑(芬必得,魯南貝特等),維生素B族(維生素B1,維生素B12),短程皮質類固醇激素口服可有利恢復。

2、理療:急性期可用超短波療法,紅斑量紫外線照射等治療。慢性期可用短波療法直流電碘離子導入。

3、注意休息,減少髖關節負重。

4、方法:仰睡雙腿伸直,雙手抱住一小腿,曲膝壓腿儘量往前胸壓,慢慢的壓,連壓二次,壓完一個再壓另一個,不壓的另一腿要儘量伸直。起來慢慢的走幾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