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支氣管炎的藥物有哪些?
支氣管炎是一種常見的呼吸道疾病,一旦出現這種疾病,症狀非常多,比如患者會流清鼻涕,會有明顯的鼻子堵塞感覺,以後會有非常明顯的疼痛,尤其是在吞咽東西的時候,支氣管會痛得很厲害,不僅如此,患者全身會變得乏力,而且特別怕冷,經常會手腳冰涼,說話的聲音會變得嘶啞等等,由此可見,支氣管炎危害很多,並且如果不及時治療的話,還會引起其他併發症,所以及時治療非常重要,那麼治療支氣管炎的藥物主要有哪些呢?
第一、西藥非處方藥
急性支氣管炎及慢性支氣管炎的藥療,一般採用對症治療。如有發熱、骨節酸痛時,可服用撲熱息痛、阿司匹林、布洛芬、複方對乙醯氨基酚(Ⅰ)、(Ⅱ)等解熱止痛藥。若前胸、喉部不適時,可吸入水蒸氣或噴霧劑,如乙醯半胱氨酸噴霧劑、硫酸沙丁胺醇氣霧劑等。尚有咳嗽、吐痰、氣喘時,可選用鎮咳、祛痰、平喘的藥物,如鹽酸氯丙那林片、二羥丙茶鹼片、硫酸沙丁胺醇片、鹽酸氨溴索片、鹽酸溴己新片等。(請參閱本刊2007年第5期《咳嗽》一文)。
第二、中成藥非處方藥
支氣管炎屬於中醫學“咳嗽”、“哮喘”、“痰飲”的一類症候。其發病多由於感受風寒、風熱、燥熱等外邪所致,主要病變在肺。
(一)風寒犯肺常見於急性支氣管炎。主要症狀有起病較急、先鼻塞、流涕、頭痛、怕冷、發熱、骨節酸痛、喉癢、乾咳、咯痰不易,繼則咯白稀痰,咳嗽劇烈時覺胸痛、無汗。治則疏風散寒、宣肺化痰。常用的非處方中成藥有通宣理肺片(口服液)、杏蘇止咳糖漿。
(二)風熱犯肺常見於急性支氣管炎併發咽炎、慢性支氣管炎繼發感染。主要症狀是咳嗽不爽、咯黃稠或白色黏痰、胸悶氣急、發熱不怕冷、頭痛有汗、口渴咽痛、聲音嘶啞,或痰中帶血絲,舌淡、舌尖紅。治宜發散風熱、清肺化痰。常用的非處方中成藥有桑菊感冒片、清金止嗽化痰丸、川貝枇杷露、川貝清肺糖漿(川貝清肺露)、止嗽定喘口服液等。
(三)燥熱灼肺常見於急性支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繼發感染。主要症狀有乾咳無痰或痰少不易咳出,或痰黃稠帶血絲,咽幹鼻燥、聲啞、胸脅隱痛、大便乾燥、小便黃少。治則清熱疏風、潤肺降逆。適用的非處方中成藥有養陰清肺丸(糖漿)、二母寧嗽丸、枇杷膏、百合固金丸、秋梨潤肺膏等。
(四)痰濕壅肺常見於單純性慢性支氣管炎。主要症狀是咳嗽、胸悶、氣急似喘、反復發作,天氣轉冷則症候加重,咳嗽以早晚為重,痰多、白色起泡或膠黏成塊,伴見噁心嘔吐、食欲不振、大便溏、面色黃。治宜健脾燥濕、化痰理肺。常見的非處方中成藥有二陳丸、橘紅丸、指迷茯苓丸等。
(五)寒飲伏肺常見於喘息性支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併發阻塞性肺氣腫。主要症狀是長期咳嗽,反復發作,天氣轉冷則症候加重,痰多、白色起泡、質黏,胸悶氣喘、喉中痰鳴,稍事活動氣喘明顯,夜睡不能平臥,怕冷、喜飲熱茶,飲後咳喘可見緩解。治則溫肺逐飲,化痰利氣。適用的非處方中成藥有蘇子降氣丸、蛤蚧定喘丸等。
第三、安全用藥
1.用藥前要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因為說明書是患者自藥療的最佳指導與依據。如服藥3日症狀不緩解,且有胸悶、呼吸困難、痰液呈鐵銹色或痰中帶血,應去醫院就醫。
2.鎮咳藥主要用於無痰乾咳的患者。若咳嗽伴有大量咯痰時,不宜使用鎮咳藥,如氫溴酸右美沙芬、複方氫溴酸右美沙芬糖漿、磷酸苯丙呱林等,因其不利於痰液的咳出。
3.凡中樞性鎮咳藥,如氫溴酸右美沙芬等,對有精神病史的患者、妊娠3個月的婦女應禁用;對駕駛飛機、車、船者及從事高空作業和機械作業者,在工作時間內禁用。肝、腎功能不全者、哮喘病患者以及哺乳期婦女慎用。
4.妊娠頭3個月婦女、哺乳期婦女、青光眼患者應慎用鹽酸氨溴索。
5.選用非處方中成藥時,必須辨證用藥,應諮詢醫師、執業藥師、中藥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