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腸痙攣的治療要掌握哪些原則

腸痙攣是目前比較常見的疾病,主要會出現常見腹痛,腸痙攣一般會出現在14歲的兒童身上,有一部分的患兒在五歲左右會發病,腸痙攣引發的腹痛會伴有復發性的,精神性的疼痛的原因,目前沒有辦法良好的診斷,因為腸痙攣並不是局部的疼痛,很有可能來回移動的,腸痙攣的發病特點是比較突然的,會在一瞬間出現腹痛,患者會表現出翻滾,出汗,臉色蒼白,嚴重的會有嘔吐的反應,這會給身體造成很大的影響,稍有不慎會出現併發症,所以腸痙攣大多數都是由於不良的飲食習慣造成的,所以在平時要及時的注意控制。

腸痙攣是小兒最常見的腹痛原因,占門診腹痛患兒的60%以上,常發生於5~14歲兒童,由於腸壁平滑肌收縮而引起的陣發性腹痛。此病有多種說法,如“非特異性腹痛”、“痙攣性腹痛”、“精神性腹痛”、“再發性腹痛”。

其發病原因尚不完全明瞭,現在比較公認認的是部分患兒是由於對牛乳過敏。誘因較多,如上呼吸道感染、局部受涼、暴食、大量冷食、食物中糖量過多,引致腸內積氣、消化不良以及腸寄生蟲毒素的刺激等。心理因素也很重要,如精神緊張或壓抑、家庭不和睦、父母離異、懼怕上學、厭食等,有人定義為“兒童期身心疾病”。孩子因情緒不好而“犯病”,但孩子絕不是裝病。由於兒童神經系統發育還不夠完善,穩定性差,出現植物神經紊亂的機會也就更多。不但有腸道功能紊亂,幾乎所有系統都會隨情緒波動而紊亂。

腹痛特點是發作突然,發作間歇是缺乏異常體征。腸痙攣可每日發作,也可間歇發作,發作以晨起為多見,臨床特點是平素健康小兒突然發作陣發性腹痛,有些患兒過去有同樣發作史,持續數分鐘至數小時而自行緩解。腹痛輕重不等,多為輕型復發性腹痛,嚴重者哭鬧不止、翻滾、出汗,面色蒼白、手心發涼。不發作時能步行就診,但如果繼發于上呼吸道感染時,可有發熱等原發病表現。典型病例痙攣多發生在小腸,腹痛部位以臍周為主,如果痙攣發生在遠端大腸則疼痛位於左下腹,發生在胃部則疼痛以上腹部為主,常伴噁心、嘔吐,吐出食物後症狀好轉。多數患兒偶發1~2次後自愈,亦有不少患兒時愈時發,甚至遷延數年,長期發作但不影響患兒的營養狀態與生活,絕大多數患兒隨年齡增長而自愈。臨床和輔助檢查往往無陽性發現。

治療以消除發病誘因為主,可以予以驅蟲治療,以驅除腸腔內可能存在的寄生蟲,疼痛發作時給予解痙止痛,疼痛發作不太嚴重時可熱敷孩子的腹部,也可局部搽風油精、清涼油,疼痛較重並且持續時間較長時可口服解痙止痛藥,如顛茄合劑等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