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健康

新生兒哭鬧不止原因具體有哪些

對於新生兒來說,容易出現哭鬧不止的情況,出現哭鬧主要分為生理性的哭鬧和病理性哭鬧,生理性哭鬧不會對孩子健康造成影響,比如說孩子出現口渴饑餓,身體衣著不當等等。如果是病理性的哭鬧,則要引起高度的重視,比如說口腔潰瘍,感冒,發熱,鼻塞,中耳炎,腦部疾病等等。

一、生理性嬰兒哭鬧

生理性嬰兒哭鬧的特點為無疾病時的哭聲常常由輕逐漸轉響,哭聲洪亮,去除了因素後哭聲停止,多數由生理性原因引起。

1、饑餓、口渴

由饑餓引起的以3個月以內的嬰兒為多見,如母乳不足,奶粉沖得過稀或二次餵奶時間間隔太長。夏季天氣炎熱。出汗多,若不及時補充水份可因口渴而哭鬧。

2、濕、癢、冷、熱

尿布濕後沒有及時更換是引起哭鬧的常見原因。過冷、過熱可使嬰兒不適。面部或軀體皮膚的濕疹,在熱的環境中更容易發癢而引起哭鬧。小蟲叮咬後局部奇癢。

3、衣著不當

新生兒包紮過緊或衣服大小限制活動或影響呼吸;內衣薄,外面穿著粗毛衣,可因毛線刺激皮膚而引起不適。

4、大小便前

經過訓練的嬰兒,常常以哭泣來表示想要大便或小便。如有的嬰兒于半夜因膀胱充盈,在熟睡中突然哭叫表示要解小便。

5、周圍無人

嬰兒睡醒後發現周圍無人而感到寂寞,以哭的方式吸引親人與他作陪。

二、病理性嬰兒哭鬧

病理性嬰兒哭鬧的特點為哭鬧劇烈,時間長,哭聲尖或特別低沉,哭鬧常與某些症狀或體征同時出現。

比較常見的疾病有:

1、口腔潰瘍

多數在餵奶或進食,尤其吃熱的食物時出現哭鬧,常伴流口涎。

2、鼻塞

有鼻塞的嬰兒因饑餓而哭,吃奶後立即停止,然而因鼻塞而影響呼吸,必需停止吸吮而用口呼吸,又因吃不到奶而哭鬧,形成哭哭吃吃,吃吃哭哭的局面。

3、腦部疾病

新生兒顱內出血或腦膜炎時出現一陣陣尖叫樣啼哭聲,音調高,哭聲、急而無回聲。大一些的嬰兒在腦膜炎或其他原因引起的顱內高壓時因頭痛而哭鬧。同時用手擊打頭部或撞頭於牆壁或木門上。

4、中耳炎

外耳道瘡腫。吃奶時當耳朵貼到母親身體時或者牽拉嬰兒耳朵時出現哭鬧。

5、皮膚摺潰爛

當摩擦腋下、頸部、腹股溝處皮膚時出現哭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