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8個煮面小技巧 很多人都做錯了!

說起煮面,誰都會,不就是把水燒開,把麵條煮熟嗎?但是,如果煮出一碗軟硬可口的麵條,可不一定人人都會。

很多人平時想偷個懶的時候就會給自己煮一碗面,可是,看似簡單的煮麵條裡面卻是“暗藏玄機”,煮面三大誤區,很多人都做錯!煮面容易,煮好卻是需要一些特殊小技巧的哦!

煮面三大誤區,很多人都做錯!

誤區一:沸水才下面

很多人煮面時,都等水完全沸騰後才下鍋開始煮。其實這樣容易導致麵條受熱不均勻,麵條表面容易糊化而粘連,煮出的面一點都不筋道。最好是在鍋底裡有小氣泡往上冒時下面,然後攪動幾下,蓋好蓋。等鍋內水開了再適量添些涼水,等水沸了即熟。①

誤區二:吃面喝麵湯

很多人習慣將煮面的湯水和麵條一起吃,或是直接在湯水中加入其他佐料一起調味。但其實煮面的湯水不是很有營養,不宜直接食用。正確做法應該將煮面的湯水瀝幹,或是將麵條撈出,單獨加入高湯調味。①

誤區三:早上就吃面

很多人都習慣早上吃一碗面當做早餐,覺得吃碗面胃裡也舒服。其實,吃面最佳的時間是中午。麵條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能提供足夠的能量。而且在煮的過程中會吸收大量的水,100克麵條煮熟後會變成400克左右,因此能產生較強的飽腹感。而早上應該吃些蛋白含量較高的食品。①

教你8個煮面小技巧

1. 煮麵條水里加點醋

要煮出一碗美味筋道的麵條,水的pH值(也就是酸鹼度,pH值越小水的酸度越大,反之鹼性越大)很關鍵。②

通過實驗發現,當烹調水的pH值在5.5~7.5時麵條的感官品質的評分都非常高,而且當水的pH值在5.5時評分最高,烹調的麵條品質最好。

2. 煮面過程中添點涼水

自己在家煮面時,通常將面扔進鍋裡,發現麵湯越煮越渾濁,有很多浮起的白泡。很多人都只是將鍋蓋揭開攪拌幾下讓白泡沉下去。煮面時加點冷水,能更好保持麵條的口感。③

3. 煮面防粘連加點油

為什麼自己在家煮面又幹又坨,而麵館裡的面卻根根筋道呢?其實就在於放油,麵館的煮面的湯水多含重油,高湯裡也含有大量油脂,麵條自然更加軟滑。③

為了健康,自己在家煮面時,大可不必放重油,但適量調入一些橄欖油或菜油,不僅煮出的麵條不粘鍋,而且更美味。

4. 鍋底冒氣泡時再下面

不應當等水沸騰了再下面,應當在鍋底有小汽泡往上冒時下面,然後攪動幾下,蓋好鍋,燒開後適量添些涼水,等水沸了即熟。這樣煮麵條,速度快,麵條柔軟而湯清。③

5. 煮面放鹽麵條不易“糟”

待水開後先加少許食鹽(每500克水加鹽15克),再下麵條。這樣煮出的麵條不易“糟”。③

6. 煮面時加點配菜營養好

許多人吃面經常是麵條多,配菜少,營養很難達到平衡。為了營養均衡,一碗面的蔬菜量最好達到200g以上,種類也要儘量豐富,最好能有以下三種。③

7. 煮面麵條不妨“過冷水”

麵條斷硬心後就把面撈起來,馬上放進準備好的冷水裡浸泡,這就是“過冷水”。再把過完“冷水”的麵條放進熱水泡一會兒就可以吃了。“過冷水”一是為了防止麵條坨,二是這樣麵條更勁道。

8. 面鍋上放個筷子不溢鍋

很多人煮面時很容易出現溢鍋的現象,弄得灶台到處很髒。其實,只要在面鍋上放一根筷子,就可以避免溢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