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薦!怎麼製造節後“健康緩衝帶”?

那麼,如何儘快走出長假造成的健康陰影,以飽滿的熱忱重新投入工作生活?對此,專家們提出了中肯的建議。

清淡進食多吃水果

每次長假過後,胃腸科消化系統疾病、婦科泌尿系統疾病、神經內科的心腦血管病患者發病率要比平時高出30%左右。

平時比較忙碌的上班族,長假期間外出旅遊、走親訪友,由於地域溫差、水土不服等可能導致免疫力下降,加上經常晝夜顛倒、徹夜狂歡,以至於正常的生活規律和生物鐘被打亂。此外,生冷海鮮、涼菜冷菜、冷飲飲料等,以及夜間通宵玩樂時穿少受涼,因感冒、著涼等,引起腹瀉、腸胃炎等胃腸道疾病,更是司空見慣。

此外,一些有膽囊炎、胰腺炎、糖尿病、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基礎性疾病的患者,由於節日期間暴飲暴食,過度飲酒和疲勞過度造成了疾病的急性復發。對此,南京軍區福州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健康管理中心蔡文卓副主任醫師提醒說,長期服藥的市民節後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規律,按時服藥,避免勞累,尤其是老年人,要合理安排飲食、起居,防止“節日病”困擾。

長假後,人們除利用各種方式調整心態外,在飲食上也要注意清淡進食,多喝粥,多喝白開水,多吃水果和蔬菜,加快胃腸道的新陳代謝,給節後不堪重負的腸胃儘早“洗個澡”。另外,多喝點清補的老火湯也是不錯的選擇,可以選用排骨、雞、鴿子做主料,任意搭配,在節後的時間裡喝上幾次,給自己的腸胃減減火氣和濕氣。食用豆製品、乳類和含有豐富蛋白質與維生素的動物肝臟等,亦能有效緩解身體的疲勞感。

生活規律勿飲濃茶

長假期間,少不了親朋好友聚會,也少不了在社會地位、經濟收入等方面偷偷地進行對比,有的人覺得自己沒有別人混得好而產生心理落差。有的大齡青年男女面對家人“詢問”,更是容易患上抑鬱症等心理疾病。

此外,當假期過去後,大部分人再次走進辦公室,往往會發現自己提不起工作的興趣,坐在辦公桌前卻不想工作,頭暈腦漲,還不停地打哈欠,做什麼都心不在焉,總覺得很疲倦,心情也很煩躁。心理上的壓抑,有的還會導致生理上的病痛,嚴重的患者甚至出現全身乏力、腹脹、心悸、胸悶等症狀。為了緩解這種狀況,許多人開始借助喝濃茶、咖啡提神醒腦,但結果卻適得其反。

“明顯感覺自己身體不適,還是有必要到醫院做健康檢測,確診是否有疾病發生。”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南京軍區福州總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護師李琦介紹說,這主要是由於上班族要從放假時晚睡晚起到重新進入工作狀態,會出現明顯的適應障礙,情緒低落、煩躁、工作效率下降。如果不加防範,這種現象甚至可能持續折騰好幾周。

專家提醒市民,若發現有這樣的狀態,要注意保持心態平靜,克服懶惰和恐懼,將自己的心理轉到積極的狀態中。儘快恢復正常作息,早睡早起,讓自己的生活有規律,適當地吃一些健胃消食片或山楂片,這些辦法都可以減輕“節日心理病”帶來的身體不適。同時,靜心思考重回工作狀態,安排一個循序漸進的工作過程,及時調整到最佳工作狀態。

掌握自我治療的處方。每過幾個小時進行一次慢而深的呼吸,想像好似隨著“吐故納新”,緊張也可以隨之離開身體。如果情況很嚴重,也可在醫生的指導下適當服用小劑量藥物,以改善情緒。

“ 宅出健康 ” 遠離喧囂

在經歷了近一周的狂歡後,許多人不得不重新回歸規律的生活和繁忙的職場。蔡文卓副主任醫師建議說,長假過後的幾天,不妨下班後儘量呆在家中當“宅男宅女”,給身體一個健康“緩衝帶”,儘量將自己的睡眠和生物鐘慢慢調整過來。

親情交流、健身、讀書等更多的度假方式,可以很大程度避免身心俱疲。在家中,多開窗通風,保持自然室溫,濕度50%至60%為宜,也可試試熬醋薰蒸或用過氧乙酸消毒。不要整個假期的衣服堆積如山一起洗,應當勤換洗衣物,衛生整潔是對自已最好的上班禮物。

上班前要好好洗個澡,可消除體表代謝的排泄物,使毛細血管擴張,有效緩解疲勞。洗澡水溫不宜太高,時間不宜過長,過長會讓人倍感疲勞;沐浴露不宜塗抹過多,以免刺激皮膚,產生瘙癢。多嘗試冷水洗臉,冷水洗臉醒腦精神好。晚上洗個熱水腳,能改善周身毛細血管的功能,有保溫和助眠的功效,泡腳的時間最好掌握在半小時左右。難以入睡時,可以考慮在睡前喝一杯加蜂蜜的牛奶。

還有,連續幾天放假,讓許多人變得倦怠、注意力不集中、疲勞感加重,加上飲食失控、睡眠時間明顯增長,進而導致心情煩躁。對此,應積極主動地調整好自己的情緒,輕輕按摩頭部、散步閒逛或做其他小事分分心、聽聽音樂,調整機體的植物神經功能。在長假結束後做個SPA或身體局部的按摩,也是不錯的“恢復”身心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