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入秋要打“秋老虎”,先過養生這五關!

立秋後天氣逐漸轉涼,古人雲:“多事之秋”,所以立秋後還需謹防“秋老虎”。立秋後看似天氣涼一些,事實上,還處於三伏天的末伏階段,早晚較涼,中午仍然暑氣逼人,這就是“秋老虎”在肆虐。此時,暑邪容易耗氣傷津,人們養生注意“五關”,可有效擋住秋老虎。


防暑降溫要繼續

“秋老虎”發威時,暑氣更加逼人,人們防暑降溫仍要繼續,以防中暑。要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儘量避免在烈日下暴曬或在高溫環境中久留。

外出應打傘、戴遮陽帽,做好防護措施。要及時補充水分。如果出現頭暈、噁心、嘔吐等中暑先兆,要迅速轉移到陰涼通風處,冷敷頭部,飲用清涼飲料,服用人丹等緩解症狀。

如果是體弱多病、老人兒童,應立即送醫院救治。

空調使用要適度

末伏天天氣依舊悶熱難耐,吹空調降溫要適度,以免出現腹痛、吐瀉、腰肩疼痛等症狀。不可盲目貪涼,切忌直吹,可將溫度設定在25℃~26℃。

空調開放時間不易過長,晚上最好不開或只開除濕,既可降溫祛暑,又可預防空調病。

長處於空調環境可喝點姜湯,姜湯具有以發汗解表、溫胃止嘔、解毒三大功效,能有效防治“空調病”。如果有慢性病如哮喘、胃腸功能較弱的人,不易開空調。

末伏飲食有講究

立秋後,天氣仍然較熱,綠豆湯、荷葉粥、蓮子粥、各種新鮮蔬果等清熱解暑類食物依然不可少。

但飲食也不要過於清淡,鴨肉、魚、豬瘦肉、海產品、泥鰍等肉類既清熱又有補益作用,可放心食用。

秋後雨水多,濕熱交加易傷脾,容易出現飲食不化、倦怠、噁心等症狀,飲食應注意養護脾胃,應適當多吃山藥、芡實、小米、赤小豆、豇豆等祛濕熱、健脾和胃的食物。

為防止秋燥引起“上火”,可適當添加如銀耳、梨、藕、烏雞、豬肺、豆漿、蜂蜜、核桃等滋陰潤肺的食物。

初秋運動宜舒緩

適量的戶外運動可以促進脾氣運化、改善胃口。進入末伏天後,濕熱仍比較重。

因此,戶外運動要以出微汗為宜,切忌大汗淋漓,運動健身時要堅持適量原則,不可做劇烈運動,宜選擇散步、慢跑、打太極等舒緩的運動,最好選擇早晚天氣涼爽時進行。

鍛煉的同時,應注意補充水分。

穴位按摩好處多

駱彤介紹,根據中醫理論,從立秋到秋分即為長夏,此時餘暑未消,有秋老虎發威之說。

暑濕之邪很容易傷脾胃,引發各種疾病。通過穴位按摩療法,可幫助人們降服秋老虎。

健脾要穴有足三裡和陰陵泉;補肺氣潤肺陰的主要穴位有肺俞、膻中、中脘、氣海等穴;可以祛燥潤肺的護肺要穴有魚際、迎香、合穀等穴;具有除燥去火作用的穴位有太沖穴、內庭穴、合穀穴等穴;預防感冒的保健要穴有風池穴、大椎穴、肩井穴、足三裡等穴。

以上穴位人們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性的按摩,重要的是每天堅持揉按幾分鐘,定能起到相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