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癬症狀有哪些?這些表現是最常見的!
腳癬是很常見的足部病症,主要原因是受到細菌的感染,腳癬有不同的分類,比如有的人主要是長水泡,有的人的腳會出現糜爛等,不同類型的腳癬症狀不同,治療方法也不一樣,為了幫助大家對該疾病有更清楚的瞭解,下面詳細介紹腳癬的諸多症狀表現。
一、症狀
本病多發於中、青年人,兒童少見,男性一般多於女性。由於病原菌的不同,患者的衛生狀況和體質的差異,其臨床表現也各異。常見有以下四種類型:
1.汗皰型
初發為多數散在厚型小水皰,破裂後形成環狀鱗屑,亦可形成多環狀鱗屑,可逐漸擴延成片,皮膚逐漸增厚,自覺瘙癢。
2.趾間型
好發於第3、4或4、5趾間,表現為少量鱗屑,自覺奇癢。病人常不自覺的搔抓,有時鱗屑不顯著,僅感瘙癢,稱為無症狀型,但常為帶菌者。因搔抓易引起繼發細菌感染,局部形成糜爛,濕潤有滲液。
3.鱗屑角化型
表現為足蹠、足跟及足側緣有局限性不整形嗜紅色鱗屑性斑片,表面角化明顯,粗糙乾燥,境界清晰或不清晰。冬季症狀較重,易致皸裂。夏季常可出現少數丘疹或小皰。病程慢性,時久皮膚可增厚,趾甲易被累,此型多由紅色毛癬菌引起,病情頑固,難以治癒。
4.濕潤糜爛型
此型多繼發於趾間型或汗皰型,多由過度搔抓,常繼發細菌感染,局部炎性明顯,浸漬糜爛,有明顯滲出,自覺癢痛,夏季多見。
二、預防
1.要注意清潔,保持皮膚乾燥,保持足部清潔,每天清洗數次,勤換襪子。
2.洗腳盆及擦腳毛巾應分別使用,以免傳染他人。
3.平時不宜穿運動鞋、旅遊鞋等不透氣的鞋子,以免造成腳汗過多,腳臭加劇。趾縫緊密的人可用乾淨紗布或棉球夾在中間或選擇分趾襪,以利於吸水通氣。
4.勿吃容易引發出汗的食品,如辣椒、生蔥、生蒜等。
5.情緒宜恬靜,興奮和激動容易誘發多汗,加重足癬。
6.足癬是一種傳染性皮膚病,應避免搔抓,防止自身傳染及繼發感染。
三、治療
1.趾間有糜爛、滲液者
不可以外用刺激性強的藥,最好先使創面收斂乾燥再用藥。可以用1:8000高錳酸鉀溶液濕敷,然後外用油劑或粉劑,待皮膚乾燥後改用鹽酸特比萘芬等霜劑或軟膏。
2.如果皮膚角化增厚嚴重,抗真菌藥物很難滲透吸收
可以先用10%水楊酸軟膏或複方苯甲酸軟膏等使角質軟化,再用抗真菌藥。皮膚乾裂明顯者,可以每次溫水浸泡,使角質軟化,再用抗真菌藥。皮膚乾裂明顯者,可以每次溫水浸泡後局部塗油膏,然後用塑膠薄膜封包,外纏繃帶,24~48小時後除去,然後再用抗真菌藥。
3.足部起小水皰,未破潰者
可以先用3%硼酸溶液浸泡,然後選用聯苯苄唑乳膏等抗真菌霜劑。
4.足癬合併細菌感染,原則上應先局部抗細菌感染
可以用呋喃西林溶液或1:2000黃連素溶液濕敷,嚴重感染者,可以口服抗生素,如頭孢氨苄膠囊、紅黴素等。
5.全身治療
對於頑固的足癬,在沒有禁忌證的情況下,可以給予口服藥。如特比萘芬、伊曲康唑、氟康唑等。這些口服藥物效果好,但應注意其可能帶來的副反應,肝功能不良者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