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入伏吃什麼去濕氣 吃什麼可以排除體內的濕氣

入伏吃什麼去濕

苦味菜

夏季氣溫高濕度大,往往使人精神委靡、倦怠乏力、食欲不振。此時,吃點苦味蔬菜大有裨益。苦味蔬菜中含有豐富的具有消暑、退熱、除煩、提神和健胃功能的生物鹼、氨基酸、苦味素、維生素及礦物質。苦瓜、苦菜、萵筍、芹菜、蒲公英、蓮子、百合等都是佳品,可供選擇。

酵素

入伏給身體補充酵素,可以幫助我們清理體內毒素,改善伏天易出現的身體不適感。食用瑞他命酵素原液,便可以淨化血液,排出腸道毒素,增強肝臟解毒能力,使體內的毒素得到排出。另外,孝素還有調理腸胃的效果,可以改善便秘,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狀,適合日常養生以及伏天養生食用。

食醋

入伏後天氣轉熱,排汗量也隨之增加,多吃點醋,能提高胃酸濃度,幫助消化和吸收,促進食欲。醋還有很強的抑制細菌能力,對傷寒、痢疾等腸道傳染病有預防作用。夏天人易疲勞、困倦不適等,多吃點醋,很快會解除疲勞,保持充沛的精力。

去濕食譜推薦

食譜一:薏米紅豆粥

原料:薏米和紅豆按2:1配。

做法:把薏米和紅豆洗淨浸泡一晚。把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加水用猛火煮開,改慢火煮至薏米爛熟即可。喝的時候可以酌量加些冰糖或紅糖。

功效:要去濕,又要補心,還要健脾胃,非薏米和赤小豆莫屬。夏天正好是暑氣連天的時候,內濕外也濕,用這兩味藥正好能起到一個養血、祛濕的作用。薏米,在中藥裡稱“薏苡仁”,《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它可以治濕痹,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

食譜二:山藥紅棗粥

材料:山藥、白扁豆、紅棗、去芯蓮子、山楂條、葡萄乾。

做法:將白扁豆、紅棗浸泡一會兒,白扁豆去皮,紅棗去核,山藥切丁備用。白扁豆、山藥和蓮子一起入鍋燉煮,煮至酥軟。最後放入山楂條、葡萄乾再煮三分鐘即可。

功效:這款粥可益氣補血,保肝健脾,清熱祛濕,使人面色紅潤,精神氣十足。經常喝可調理人體腸胃,改善代謝功能,排除多餘廢物,起到減肥效果,並對高血壓、高血脂有很好的食療作用。

去濕的方法

1、多吃發汗利水的食物

多吃發汗利水的食物,如紅豆綠豆、薏米、冬瓜、西瓜、生薑、綠茶花茶等,從皮膚及小便處排出濕氣,促進體內代謝運轉。也可以喝生薑紅糖水、紅豆綠豆薏米湯、香菜絲瓜湯、翠衣玉米須湯、綠茶花茶等來達到食療祛濕的目的。

2、運動

防濕、祛濕的最佳運動方式是“微動四極”, 也就是輕微的活動四肢,使身體的陽氣慢慢的恢復,濕氣逐漸散去。不可大運動出大汗,這樣氣隨汗泄,氣受傷了,水濕的的代謝受到影響,水濕雖然隨著汗液散出一部分,但內濕又出來了,最終濕氣還是沒有去掉。

3、按承山穴

每天早上起床時,將兩腿伸到床外,讓承山穴(微微施力墊起腳尖,小腿後側肌肉浮起的尾端即為承山穴)正好擱在床沿上,兩腿左右擺動,以按摩承山穴。按揉承山穴會有明顯酸脹痛感,這是因為體內有濕的緣故;按揉承山穴一段時間後,會感覺身上微微發熱,這是膀胱經上的陽氣在起作用,身上的濕邪正隨著微微升高的體溫向外逃逸。

4、溫水泡腳

三伏天一般會天天洗澡,但是卻很少有人泡腳。其實天氣越熱,濕邪越重,泡腳就顯得更有必要。溫水泡腳可以通過刺激足部眾多經絡,從而起到健脾、除濕、通經、利水的作用。睡前用40℃溫水泡腳,還能提高睡眠品質。

5、多喝薑茶

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薑。”姜具有溫補祛濕的作用,夏季可以多吃點薑,補補陽氣。生薑性辛溫,有散寒發汗,化痰止咳,和胃,止嘔等各種功效。喝薑茶是一種簡便易行的祛濕保健方法,而三伏天正是最適宜喝薑茶的時節。

6、刮痧防暑

三伏天濕氣重,易出現嘔惡頭昏等病症,可採取刮痧辦法。具體是用刮痧板或酒精消毒過的紗布,上下刮背脊兩側,或肋骨兩側或額頭,出現紫暗色即可,也可塗上清涼油刮。或服用藿香正氣丸(水),多喝綠豆湯、荷葉、藿香代茶飲,出汗多要及時補充淡鹽水。

入伏後的注意事項

夏季養生莫貪涼

預防中暑是大家首先想到的問題。夏季瓜果眾多,特別是西瓜,確能解暑,但不可多食,因其性寒,日常可配些紅糖姜茶以平衡其寒性。海帶綠豆湯是很理想的清熱解暑食物,海帶能消痰軟堅、泄熱利水、止咳平喘,而綠豆清熱解毒、消除暑熱,一起煮湯味道也很特別。用10克荷葉,加6克金銀花,再加10克黨參,組成解暑益氣湯,可以清解暑熱,生津止渴,也非常不錯,但身體偏虛寒的人應少吃。

中醫認為,夏天是陽氣最盛的季節,適合多吃些溫性食物,助陽升發。陽氣抒發出來,可以讓毛孔張開,汗液排泄通暢無阻,就算暑氣逼人,也能及時散熱,不致於出現中暑的現象。相反,如果為了一時痛快,大吃寒涼性食物,身體的氣血遇熱則行,遇冷則凝,反而將散熱管道堵塞了,更容易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