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如何喂寶寶中藥 記住不要混入牛奶果汁

煎煮中藥是中醫的一種特色,中藥煎煮方法是否正確會直接影響中藥的療效,因此,正確掌握煎藥方法十分重要。小兒的中藥量通常為成人的1/3-1/2,煎藥時,先洗一洗中藥,以除去藥中泥沙,再放入砂鍋內加水煎煮。

一周歲內小兒的中藥加水量為兩碗(200ml/碗),煎至小半碗;

一周歲至7歲小兒的中藥用三碗水煎至大半碗;

7歲以上患兒的中藥用三碗水煎至一碗。

解表清熱藥宜猛火急煎,滋補藥宜慢火熬煎,煎藥過程中應攪拌2-3次,使藥物受熱均勻,提高煎藥的品質。滋補中藥可煎兩次,清熱解表藥只煎一次即可。

怎麼喂寶寶喝中藥

在臨床上,很多家長都反映,中藥的味道濃烈且量較大,小兒很難接受,所以家長更加需要耐心來喂服,切忌捏著小兒的鼻子強行灌服,以免將藥液吸入氣管和肺內,引起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對年齡稍大的小兒,應該鼓勵其自己喝藥。較苦的中藥可加少許蜜棗或紅糖調味,並可少量多次服用。為防止小兒嘔吐,喂藥前不宜吃得太飽。

當遇到不能自己喝藥的患兒,正確的喂藥方法是:將小兒斜抱,用一手捏著小兒的兩腮,使其口張開,然後把藥匙放入口中,稍壓舌頭和下牙床,再慢慢倒入藥液,待藥液全部咽下後才放開捏著腮部的手,取出藥匙,以此方法間歇喂服,直至喂完藥汁。

喂寶寶中藥不要加入果汁或是牛奶

值得提醒的是,中藥宜溫服,不可過冷過熱。此外,許多家長還喜歡把中藥混入牛奶或果汁中服用,這是不正確的做法,因中藥的成分複雜,遇到酸性物質、蛋白質、脂肪等,易產生不良反應或影響藥物的吸收,所以應儘量避免中藥與牛奶、果汁等混服這一做法。

小兒服用中藥注意五大要點

我們經常說中藥的副作用比較小,對人們的身體影響也比較小,但是是藥三分毒,我們一定要安全的服用中藥,否則會傷害到肝腎的健康。中醫介紹,對於嬰幼兒來說,服用中藥之後很可能會加重肝臟的負擔。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小兒服用中藥要注意的五個要點。

一宜選安全無毒的品種

一般中草藥中含有鞣質、生物鹼等複雜化學成分,而肝功能發育尚未完全的嬰幼兒服用後,很有可能加重肝臟負擔,損害肝功能。嬰幼兒宜選用低毒或藥食兩用如萊菔子、陳皮、砂仁、烏梅等中藥。

二宜用藥性平和的品種

由於嬰幼臟器嬌嫩,對大苦、大辛、大寒、大熱等藥性猛烈的藥物要慎用。

三宜佐健脾和胃之品

小兒脾氣不足,消化能力差,因此應佐以健脾和胃、消食導滯之山藥、山楂、陳皮、六神曲、麥芽、雞內金、白術等。

四宜佐涼肝定驚之品

小兒體屬“純陽”,熱病偏多,且陽常有余,易出現肝熱抽搐、驚風之症。救治小兒疾病特別是外感病邪,出現壯熱、煩躁、驚惕等症,則應在清熱透解之時,佐以平肝熄風之蟬蛻、鉤藤、僵蠶、地龍等。

五不宜濫用滋補之品

小兒生機旺盛,宜飲食調理,不宜濫用滋補之品,否則會使機體陰陽失衡,傷及臟腑氣機。即便是存在虛症,也必須慎用補劑。(參考網站:搜狐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