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雞蛋怎麼吃更營養?照這樣做就對了

說起雞蛋怎麼吃,做法可就多了。

水煮蛋、煎雞蛋、茶葉蛋、鹵蛋、皮蛋、雞蛋湯、雞蛋羹、炒雞蛋……

大家也總在問丁當,雞蛋的做法這麼多,到底哪種最有營養?今天我們就請劉萍萍營養師來聊聊這個事兒。

水煮蛋

水煮蛋口味清淡,不需要額外加入油鹽,營養保留全面,好消化好吸收,屬於好吃又健康的一種做法。

每次給水煮蛋剝殼的時候,內心簡直不要太幸福。而且水煮蛋出門帶著也方便,最多就是壓扁,想吃也能吃,對不對?

但水煮蛋有個缺點……容。易。噎。著。

因此,不要輕易和小夥伴玩那種「你猜我一口能不能吃進去一個雞蛋」的遊戲,後果難以想像。

雞蛋湯

雞蛋湯的做法是「煮」。

它與水煮蛋在營養上差別不大,消化起來也容易,尤其適合兒童和老年人享用。

稍微不同的是,由於雞蛋被打散,其中的水溶性維生素(比如維生素 B1、維生素 B2)及礦物質(比如鈣、磷)會有所損失,融到蛋湯中。

做雞蛋湯的時候,可以加些其他食材一起煮,比如菠菜、番茄、絲瓜,營養更全面。

雞蛋羹

雞蛋羹的做法是「蒸」。

這種做法對食物營養的影響和「煮」相似,只是相比于雞蛋湯,蛋羹中的雞蛋與水的接觸較少,所以其中可溶性營養素的損失也少一些。

總體來說,雞蛋羹口感滑嫩、有營養、好吸收,也是一種很適合兒童及老年人的吃法。

蛋羹中也可以加些牛奶、玉米、銀魚等一起蒸,營養更全面。

炒雞蛋

番茄炒雞蛋、韭菜炒雞蛋、苦瓜炒雞蛋...... 說起來個個都是絕配。

正常情況下,除了 B 族維生素有所損失,其它營養損失倒也不大。

不過相比蒸、煮的方法,高溫「炒」的時候,雞蛋中的脂肪、膽固醇受熱,容易氧化並產生一種叫「糖基化蛋白」的有害物質,不利於心血管健康。

而且,誰家炒雞蛋不放油?

極有可能是炒著炒著就「油超標」了。

每天吃多少油比較合適?

烹調油的話,一般建議每天 25~30 克,大約滿滿的白瓷勺兩三勺的樣子。

所以炒雞蛋的時候儘量少放油、鹽,可以加點料酒,讓雞蛋更滑嫩。

煎雞蛋

煎雞蛋是不少人喜愛的做法。

不過相比煮、蒸、炒的做法,「煎」的做法對雞蛋中營養的破壞更嚴重;另外,煎雞蛋也需要油,因此,要麼少放油,要麼少吃煎雞蛋。

這裡也提醒大家煎雞蛋時的「三不要」:

火不要過大;

時間不要過長:否則雞蛋吃起來會特別有「嚼勁兒」;

焦了的部分不要吃。

茶葉蛋

茶葉蛋味道足、人氣高,車站、街頭巷尾什麼的,都是茶葉蛋的地盤。

茶葉蛋其中所含的蛋白質、脂類等營養成分與新鮮雞蛋相似,但它的鈉含量會稍有增加。

如果你好這口,可以自己做;如果在外面買,也能儘量選擇一些起碼看起來安全、衛生、有保障的地方買。

鹵蛋

餓的時候能來一顆鹵蛋,簡直幸福……

不過,雞蛋在鹵制過程中,容易受細菌污染,同時會造成 B 族維生素的損失和鈉含量的增加。

因此,一些需要控制食鹽攝入量的人,比如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及腎病患者,就不要經常吃鹵蛋啦。

皮蛋

皮蛋很好吃!皮蛋瘦肉粥很好喝!但是……

皮蛋在加工過程中會加堿和鹽,導致鈉含量上升,維生素 B1 和維生素 B2 損失嚴重;蛋白質、脂類等營養素與新鮮雞蛋相似。

如果是採用傳統方法醃制的皮蛋,考慮到加了黃丹粉(氧化鉛),還可能導致鉛含量增加。

因此,相比其他做法來說,皮蛋並不是十分推薦的吃法。

看到這裡,是不是心裡有那麼一絲悲涼?

確實,皮蛋就屬於那種「越吃越有味兒」的食物,如果你實在愛吃,可以搭配新鮮綠葉蔬菜、雜糧、瘦肉、豆腐、以及醋等一起吃,偶爾來點也沒啥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