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看完!,風濕性關節炎的中醫藥膳
我偷偷告訴大家,今天的新聞超勁爆,一定要看到最後喲~
風濕性關節炎是危害人們健康的頑固性疾病,尤其立秋之後發病率較高。
風濕病中醫稱之“痹”,屬於“痹症”、“曆節風”等範疇。是指人體肌表、經絡、筋骨遭受外邪侵襲後,由於正氣不足,衛氣不固,使外邪滯留經脈,影響關節,出現關節疼痛、沉重、麻木腫脹、屈伸不利、筋脈拘急、變形。目前本病還沒有特效藥,在用中、西藥物綜合治療的同時,輔以藥膳治療,將會有更好的效果。中醫在臨床上根據侵入的外邪不同及患者體質不同,將痹症分為風痹、寒痹、濕痹、熱痹四種類型。
風痹
是因風邪而致病,“風”善行而數變,故風痹的特點為關節疼痛遊走不定,竄痛或屈伸不利,故又稱“行痹”,有時紅腫疼痛,關節惡風,苔白膩,脈浮弦。宜食用祛風、散寒、通絡之品,忌食寒涼滋膩之物。
五加皮醪
【原料】 五加皮50克,糯米500克。
【制法】 將五加皮洗淨,加水適量泡透,煎煮30分鐘,取藥液300毫升,共取兩次,再將煎液與糯米同燒煮做成糯米乾飯,待冷後加酒麴適量,拌勻,發酵成酒釀,每日適量佐餐食用。
【特點】 五加皮為祛風除濕,通利關節之常用品。醪(醪,讀作“勞”,酒的意思;醪糟即糯米酒)為酒之類,有通血脈、養脾氣、祛寒除濕之效。以五加皮制醪,其通利除痹之功尤勝,故凡風痹身痛、骨節酸痛、筋骨不利,均可食用。
蛇肉湯
【原料】 大白花蛇肉250克,胡椒30克,生薑5克,黃酒、蔥白、食鹽適量。
【制法】 將蛇肉切塊,在油中略煸後放入沙鍋,同時加入胡椒、生薑、黃酒、蔥白等,再加清水,高出材料約1。5釐米,先用武火,沸後改用文火,燉至蛇肉將熟時加鹽適量,略煮即可。
【特點】 蛇肉性溫,味甘,尤其白花蛇或烏梢蛇具有較好的祛風作用,是亦食亦藥之品。胡椒性熱,味辛,有溫中、下氣、解毒功效,起輔助作用。常飲此湯可祛風除濕,不僅用於風痹型關節炎,也可用於寒痹型關節炎。
寒痹
是因受寒邪的侵入而致,寒則凝,主收引。寒痹又稱痛痹,其特點是:痛處不移,痛如錐刺,關節處怕涼喜熱,上下不通,局部拘攣,舌苔薄白,脈弦緊。宜食溫經、散寒、祛風除濕之品。
附片蒸羊肉
【原料】 制附片15克,鮮羊肉500克,肉清湯150克,料酒15克,蔥、薑、胡椒粉、味精、鹽適量。
【制法】 將羊肉煮熟,撈出,切成塊,制附片洗淨與羊肉同放入碗中,並放料酒、蔥、姜、肉湯,隔水蒸3小時,吃時撒上蔥花、味精及胡椒粉。
【特點】 附(子)片性熱,味辛,溫經散寒,是治痹症疼痛之聖藥,但必須炮製才可用,故本方使用制附片。羊肉性溫,味甘,為補陽佳品。二味相伍溫陽散寒,攻補兼施,攻邪不傷正,對陽虛身寒的痛痹患者,食之最佳。
濕痹
由於飲食不節,脾胃消化力弱,而產生內濕,或居住潮濕,身受雨淋而形成外濕,濕邪的侵入,影響關節,致使肢體關節疼痛重著,肌膚麻木不仁,拘攣不能屈伸。本型特點以肢體沉重為主,故又有“著痹”之稱。苔白膩,脈濡數。宜食利濕通絡,佐以祛風散寒之品。
木瓜薏苡仁粥
【原料】 木瓜10克,薏苡仁30克,白糖適量。
【制法】 將木瓜、薏苡仁洗淨後,倒入小鍋內,加適量冷水,先浸泡片刻,再用小火慢燉至薏苡仁酥爛,加白糖一匙,稍燉即可。每日食用,不拘量。
【特點】 木瓜、薏苡仁均有祛風濕、通經絡、舒筋骨、止痹痛之功,二者相伍,祛風利濕、舒筋止痛力強,對於關節疼痛重者食之為益。本品平和,可常食之。
熱痹
又稱濕熱痹阻證,多為急性風濕熱。表現關節紅腫灼熱,疼痛拒按,活動痛劇,得冷則舒,常伴有發熱、口渴、心煩、尿短赤,苔黃膩,脈滑數,宜食清熱利濕,佐以祛風通絡之品。
苡仁絲瓜湯
【原料】薏苡仁150克,薄荷15克,豆豉50克,絲瓜100克。
【制法】 將絲瓜切段入鍋中,煸好待用,薏苡仁洗淨加水浸泡,薄荷、豆豉同煮,去渣取煎汁待用。先將泡好的薏苡仁煮至七成熟時,再加入煸好的絲瓜及薄荷、豆豉煎汁,再繼續煮至薏苡仁爛熟,加鹽調味,即可食用。
【特點】 薏苡仁性涼,味甘淡,可清熱利濕;絲瓜性涼,味甘,可清熱涼血,通絡;薄荷、豆豉可清熱解表。常空腹食之,對關節的紅、腫、熱、痛有緩解作用。
風濕性關節炎與飲食關係密切。中醫主張該病患者應忌發物,如公雞、鯉魚、牛羊肉及其乳製品等。實驗證明,蔬菜可緩解該病的症狀。由於因風、寒、濕而致病,因此多選用驅風、散寒、化濕、溫通之品,如韭菜、香菜、蔥、芹菜、油菜、辣椒、木瓜、薏苡仁等食物。
看完文章,跪求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