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種原因會引起小兒急性中耳炎,家長要小心
耳科專家提醒,患了急性中耳炎一定要堅持治療,徹底治癒,否則轉化為慢性中耳炎後,不僅損傷聽力,還可能引起面癱甚至腦膜炎。家長們,快來和小編一起來瞭解下小兒急性中耳炎的發病原因吧!
小兒急性中耳炎8成由感冒引起
“在耳科門診,有近40%的病人是中耳炎,可以說中耳炎是耳科排第一位的疾病。”專家介紹,患中耳炎的人群很廣,從兩三歲的幼兒到七八十歲的老人都有。不過,兒童就以急性中耳炎居多,成人以慢性為主。
“幼兒特別容易發生急性中耳炎,這是因為兒童的咽鼓管較短直,官腔也寬,感冒之後繼發細菌感染,細菌容易通過咽鼓管進入鼓室(五官相通),引發炎症反應。”。在臨床,我們發現一個特點:兒童發生急性中耳炎之前8成以上都有感冒的病史,小一點的患兒常常會喊耳朵痛(尤其在夜間),而大一點患兒會描述“耳朵好像蒙著一層膜,聽不清楚,悶悶的”。
給這些孩子做檢查,就會發現外耳道紅腫,向外膨出。由於發生炎症之後,耳朵內外空氣不流通,壓力不平衡,所以才會有疼痛和聽力障礙出現。
大多數人會經歷過一次或輕或重的急性中耳炎,如果急性期治療不徹底,會轉變為慢性中耳炎,耳內會經常性流膿液,遷延不愈,後患無窮。
慢性中耳炎可致面癱
“中耳炎,特別是慢性中耳炎,耳朵黏膜上皮堆積分泌物過多,形成膽脂瘤。”專家說,“這個膽脂瘤會破壞鼓式及乳突天蓋和腦之間的一層薄骨片,炎症極易侵入大腦形成硬膜外的膿腫,進一步感染就有可能發生腦膜炎、硬膜內膿腫等致命性疾病。”
除了致命性的併發症之外,在臨床上,較常見的是中耳炎引起面癱。專家說:“慢性中耳炎合併面癱的發生率為5%,這個資料是急性中耳炎的3倍。”
面神經通過顱內,經過耳朵到達面部,如果耳朵有炎症,會破壞面神經,因此,面癱的病人最好看看內耳有無問題。
急性中耳炎用足抗生素
慢性中耳炎引發的問題,治療起來相當棘手。因此,專家強調,急性中耳炎要徹底治癒。但是實際上,很多病人往往是自我感覺好一點就停止用藥了,這樣就很可能使治療不徹底,沒有完全治癒,遷延為慢性中耳炎,鼓膜穿孔,不斷流膿、流水。沒有鼓膜的保護,細菌很容易進入中耳,導致中耳炎急性發作,而且聽力也會逐漸下降。
“急性中耳炎主張堅持使用抗生素,大概用藥10天。等耳痛完全消失之後,還必須複診一次。這主要是檢查鼓膜裡有無滲水,如果有滲水,還需引流出來,長期的中耳負壓導致鼓膜內陷,可能誘發膽脂瘤的形成。”
專家強調,要徹底治癒急性中耳炎,就一定要用足夠量的抗生素,用足時間。中耳炎100%會導致聽力下降,只是程度有所不同而已。但如果中耳炎及時治療,聽力完全可以恢復。
耳屎是屏障,不要隨便挖
耳屎的學名叫“耵聹”,是耳朵眼裡的分泌物。耵聹的功能主要是防治異物侵犯鼓膜,這些異物包括灰塵,蟲子。在門診時,專家就曾經遇到過小蟑螂跑到耳朵裡的病例。“把蟑螂取出來的時候,一條腿還在動。”專家說,“你想想看,如果不是耵聹阻擋了蟑螂,很有可能它就會直接破壞鼓膜。”
另外,據研究顯示,耵聹還可使外耳道處於酸性環境,具有輕度的殺菌作用。如果耵聹特別多,游泳、洗澡後導致其“發胖”,引起耳朵內不適,可以到醫院請耳科醫生用專業工具將其取出。
作者:美國教育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