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健康

孩子被人欺負,父親抓著孩子的手打回去,這種教育你怎麼看?

關於孩子的教育問題,真是每一對家長都有自己獨特的教育方式。唯獨在“孩子受欺負”這個問題上,家長基本持同一態度——絕對不能忍。

近日,某新聞頻道播放了一則報導:

市民劉女士在接女兒放學的時候得知自己的女兒在班上與同學發生了爭執,爭執過程中女兒不小心將同學的推倒,並導致同學手臂被劃傷。得知這一情況,劉女士第一時間問明女兒事情的經過並請老師將受傷同學家長的聯繫方式告知。劉女士回到家中後,第一時間打電話給受傷的同學家長,並誠摯地表達了歉意。

本以為孩子間的小打小鬧常有,道了歉也就過去了。誰知第二天劉女士便接到幼稚園打來的電話,稱昨天受傷的孩子父親來了,女兒現在哭鬧不止,希望劉女士趕緊來幼稚園一趟。等到劉女士到了幼稚園,才發現事情沒有那麼簡單,幼稚園的老師一見到劉女士就表示抱歉,稱受傷同學的父親趁著老師沒注意,抓著自己孩子的手就打了劉女士的女兒。

這下可激怒了劉女士,事情一下子便鬧大了,雙方家長都要求對方給個解釋。

對於這則新聞,廣大網友也有著不同的看法。一方面是覺得劉女士做法太簡單,電話道個歉就想把事情解決,誰家的家長能接受自個兒孩子遭了罪對方一通電話就完事兒?另一方面則覺得對方父親處理事情太過簡單粗暴,孩子間的事兒就應該他們自己解決,家長摻一腳這叫什麼事兒!

誠然,在孩子的成長歷程當中,與同齡小夥伴之間發生摩擦的情況十分常見。大部分家長長輩在教導孩子的時候也總是會強調,“不管什麼時候,在外面受了委屈一定要告訴家裡人”又或是“誰欺負了你,你就得給我還回去”。而孩子也就在這樣的言傳身教中塑造著自己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換一種說法,你的孩子將來會成為什麼樣的人,關鍵都在你們這些做家長的人身上。因此,你的言行舉止就十分重要。

回到上面這個問題,當孩子受欺負時,父親抓著孩子的手打回去,這個做法你怎麼看?

首先,過錯方劉女士的處理方法是存在不妥的,當發現自己女兒對同學造成傷害之後,她選擇的是自己打一個電話道歉。這個方式對於自己女兒以及同學家長都是不負責任的表現。對於女兒來說,自己犯的錯誤有母親會解決,這樣會讓她覺得犯任何錯誤都有人會幫她解決,長此以往,孩子會連最基本的擔當都學不會;而對於同學來說,受到了傷害會對心理造成影響,特別是小孩子的心理更是脆弱。

而父親的舉動表達了他對孩子的心疼,男人的愛總是簡單粗暴的,或許方式不對,但他是真的愛孩子。但是這樣的教育方式對於孩子的未來卻是不利的,要知道“以暴制暴”是最糟糕的解決事情的方法,這會讓孩子的性格變得暴虐。

所以,最恰當的方式應該是雙方家長先和自己的孩子進行溝通,劉女士應該溫和地告訴自己的孩子,“雖然是不小心傷害到了對方,但是我們也應該向同學道歉要勇於面對自己的錯誤,並解決它”。而對方的父親則應該告訴自己的孩子,“面對他人無意識的傷害,首先要學會保護自己,如果傷害已經造成,因為對方是不小心的,所以她來道歉那我們也可以選擇原諒對方”。接下就是雙方家長帶著孩子見個面,表達自己的想法,將事情以一個溫和的方式解決。

PS:以上的解決方法是針對無意識傷害,若是孩子之間是有意識傷害對方,那麼我們也不能軟弱,但一定要尋求正當途徑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