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腦癱共濟失調的表現有哪些?

腦癱共濟失調是在眾多小腦病變中的常見病,大多數主要發生在有腦損傷,發生了腦膜炎或者是患者有小腦腫瘤的疾病上,需要仔細的判斷方法,選擇合適規範的方法進行治療,患者主要會表現出無法自控,身體的運動發生障礙,經常會出現流口水的症狀表現,比較嚴重的可能會導致平衡功能障礙,沒有辦法正常的站起走路,引起諸多的行動不便。

共濟失調型主要病變在小腦及其通路上,多見於腦積水、顱腦外傷、腦炎或小腦腫瘤等疾病後遺症。單純性共濟失調很少見。以共濟失調為主的腦癱占總數的5%左右。由於運動感覺及平衡感覺的障礙造成不協調性運動,表現為肌肉收縮能力低下,肌肉收縮速度較慢,定向和定距能力低下.而且肌肉收縮也不準確,從而不能正確的動作。

行走步基寬,腳的著力點往往放在腳跟上,腰椎也常過度前彎,軀幹與四肢不協調,左右搖擺不定或向一側傾斜,不能沿直線前進,蹣跚而行,仿佛酒後的醉酒步態.此步態睜、閉眼時差異不大,手的定向力較差,指鼻試驗、跟脛膝試驗都難以完成。說話聲音震顫伴有面部表情淡漠,面部肌肉較僵硬。隨著患兒長大,最終町能由於學會限制自己的運動,變得稍能自控一些,當然,這時動作會顯得呆板、機械。

共濟運動系在大腦皮質小腦、前庭、深感覺系統等參與下完成。按病變部位的不同,共濟失調可分為大腦性共濟失調、小腦性共濟失調、前庭性共濟失調和感覺性共濟失調。

主要表現

1、運動發育與同齡兒相比有明顯的延遲,表現運動笨拙不協調,頭與軀幹調節障礙,1歲左右不會坐,即使會坐也不穩定。只有在兩下肢屈曲,外展,支援面擴大的情況下才可能坐 穩。站立時間較晚,大終2-3歲或更晚,患兒站不穩,易跌倒,手指精細運動障礙,動作不靈活。

2、有意向性震顫及眼球震顫,追視與有目的抓物十分困難。

3、患兒經常張嘴,流口水,講話慢且發音不清,語言障礙。

4、患兒肌張力低下,但腱反射正常。

5、平衡功能障礙,立位時重心在足跟部,為了維持平衡,患兒常常足尖翹起,加大足距以擴大支撐面積,向前彎腰以彌補重心後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