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豆花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現代實用中藥》
【拼音名】Cán Dòu Huā
【英文名】flower of Broadbean
【來源】
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蠶豆Vicia faba L.的花。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Vicia faba L.
採收和儲藏:清明節前後開花時採收,曬乾,或烘乾。
【原形態】蠶豆 越年或一年生草本,高30-180cm。莖直立,不分枝,無毛。偶數羽狀複葉;托葉大,半箭頭狀,邊緣白色膜質,具疏鋸齒,無毛,葉軸頂端具退化卷鬚;小葉2-6枚,葉片橢圓形或廣橢圓形至長形,長4-8cm,寬2.5-4cm,先端圓形或鈍,具細尖,基部楔形,全緣。總狀花序腋生或單生,總花梗極短;萼鐘狀,膜質,長約1.3cm,5裂,裂片披針形,上面2裂片稍短;花冠蝶形,白色,具紅紫色斑紋,旗瓣倒卵形,先端鈍,向基部漸狹,翼瓣橢圓形,先端圓,基部作耳狀三角形,一側有爪,龍骨瓣三角狀半圓形,有爪;雄蕊10,二體;子房無柄,無毛,花枝先端背部有一叢白色髯毛。莢果長圓形,肥厚,長5-10cm,寬約2cm。種子2-4顆,橢圓形,略扁平。花期3-4月,果期6-8月。
【生境分佈】全軒各地廣為栽培。
【性狀】性狀鑒別 花多皺縮,長2-3cm,黑褐色,常1-數朵著生於極短的總花梗上。萼筒鐘狀,緊貼花冠筒,先端5裂,裂片卵狀披針形,不等長。花冠蝶形,旗瓣倒卵形,包裹著翼瓣和龍骨瓣;翼瓣中央具黑紫色大斑;龍骨瓣三角狀半圓形而作掌合狀。氣微香,味淡。以花朵整、無葉、無梗者為佳。
【化學成份】花含少量D-甘油酸(D-glyceric acid)。花萼中含葉綠醌(plastoquinone)。
【性味】味甘;澀;性平
【歸經】肝;脾經
【功能主治】涼血止血;止帶;降平。主勞傷吐血;咳嗽咯血;崩漏帶下;高血壓病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9g,鮮者15-30g;或蒸露。
【附方】①治咳血:蠶豆花三錢。水煎去渣,溶化冰糖適量,一日二、三回分服。(《現代實用中藥 》)②治血熱漏下:鮮蠶豆花一兩。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各家論述】
1.《現代實用中藥》: 治吐血,咯血。
2.《安徽藥材》:治鼻出血。
3.《民間常用草藥彙編》:治咳嗽,止白帶。
4.《上海常用中草藥》:治各種內出血,白帶,高血壓病。
5.《蘇州本產藥材》:涼血,和胃。
6.《上海常用中草藥》:止血,止帶,降血壓。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