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脊髓損傷 脊髓損傷是如何造成的

脊髓損傷是由於外界原因導致的損傷,是對人體傷害非常嚴重的疾病,這種受傷往往會導致下肢體嚴重功能障礙,還會給患者帶來心理傷害。那麼脊髓損傷的病因有哪些,脊髓損傷患者應該怎樣治療呢,下面就給大家做詳細介紹。

由於脊髓損傷所導致的社會經濟損失,針對脊髓損傷的預防、治療和康復已成為當今醫學界的一大課題。其病因有以下幾點。

一、按照傷情原因分析

1.開放性損傷

多伴有脊椎的損傷,主要見於 彈、刀刺、爆炸性損傷使刀刃、砸傷、撞傷等直接作用於脊椎,使其發生骨折或脫位,進而使脊髓受到損害,損傷與外力作用的部位一致,損傷程度與外力的大小成正比。可發生於任何脊髓部位,以胸髓最為多見。

2.閉合性損傷

主要見於車禍傷、墜落傷、運動性扭傷、脊柱扭傷、過重負荷等,使脊柱發生過度伸展、屈曲、扭轉,造成脊柱骨折、脫位,脊椎附件的損傷或韌帶及脊髓供血血管的損傷,進而造成閉合性損傷。

二、按照損傷部位或程度分析

1、脊髓震盪

與腦震盪相似,脊髓震盪是最輕微的脊髓損傷。脊髓遭受強烈震盪後立即發生弛緩性癱瘓,損傷平面以下感覺、運動、反射及括約肌功能全部喪失。因在組織形態學上並無病理變化發生,只是暫時性功能抑制,在數分鐘或數小時內即可完全恢復。

2、脊髓挫傷與出血

為脊髓的實質性破壞,外觀雖完整,但脊髓內部可有出血、水腫、神經細胞破壞和神經傳導纖維束的中斷。脊髓挫傷的程度有很大的差別,輕的為少量的水腫和點狀出血,重者則有成片挫傷、出血,可有脊髓軟化及瘢痕的形成,因此預後極不相同。

3、脊髓斷裂

脊髓的連續性中斷,可為完全性或不完全性,不完全性常伴有挫傷,又稱挫裂傷。脊髓斷裂後恢復無望,預後惡劣。

4、脊髓受壓

骨折移位,碎骨片與破碎的椎間盤擠入椎管內可以直接壓迫脊髓,而皺褶的黃韌帶與急速形成的血腫亦可以壓迫脊髓,使脊髓產生一系列脊髓損傷的病理變化。及時去除壓迫物後脊髓的功能可望部分或全部恢復;如果壓迫時間過久,脊髓因血液迴圈障礙而發生軟化、萎縮或瘢痕形成,則癱瘓難以恢復。

5、馬尾神經損傷

第2腰椎以下骨折脫位可產生馬尾神經損傷,表現為受傷平面以下出現弛緩性癱瘓。馬尾神經完全斷裂者少見。此外,各種較重的脊髓損傷後均可立即發生損傷平面以下弛緩性癱瘓,這是失去高級中樞控制的一種病理生理現象,稱之為脊髓休克。2~4周後這一現象可根據脊髓實質性損害程度的不同而發生損傷平面以下不同程度的痙攣性癱瘓。因此,脊髓休克與脊髓震盪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

6、中醫病因病機

該病屬中醫外傷性病證範疇,由於受到直接或間接暴力損傷,導致腦氣震激,髓竅壅塞不通,陽氣不能上達於腦,神明失用,而致肢體失司;或血脈損傷,血溢於脈外,阻塞髓竅,日久筋脈失養而致病。

治療方法

1、物理治療

主要是改善全身各個關節活動度和殘存肌力增強訓練,以及平衡協調動作和體位交換及轉移動作例如:臥位到坐位、翻身、從床到輪椅、從輪椅到廁所馬桶等移動動作。

2、作業治療

主要是日常生活動作如衣、食、住、行的基本技巧,職業性勞動動作,工藝勞動動作如編織等,使患者出院後能適應個人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和勞動的需要。另外,作業部門還給患者提供簡單的輔助工具,以利家庭生活動作的順利完成。

3、心理治療

針對心理不同階段如否認、憤怒、抑鬱、反對獨立求適應等各個階段的改變制定出心理治療的計畫,可以進行個別和集體、家庭、行為等多種方法。

4、康復工程

可以定做一些必要的支具來練著站立和步行,另外也可配備一些助行器等特殊工具,靠這些工具來補償功能的不足。

5、臨床康復

用特殊護理和藥物如維生素A、C/E、固齒強骨膠囊、鈣片等手段,預防各種合併症發生,亦可進行一些治療性臨床處理,減輕症狀,促進功能恢復。

6、文體康復

利用文娛、體育手段使患者進行全身綜合訓練及輪椅的使用訓練如耐力和技巧訓練,並且為進行社會活動做出適應訓練。

7、理療

利用水療、光療、生物回饋等有針對性促進康復。

8、中醫康復

利用祖國傳統醫學,進行針灸。按摩、電針、中藥離子導人等手段,促進康復,另外針對合併症治療,亦可廣泛使用中藥內服、外用。

9、營養治療

制定合理食譜,加強營養發適應康復訓練的需要。

結語:看了上面的內容之後,大家對脊髓損傷有沒有一定的瞭解呢。我們對待疾病的態度不應該僅限於治療,更要學會怎樣預防。在日常生活中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做事要小心,這樣才能將疾病的可能性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