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中醫與食物歸經理論

如果說經絡學說是中醫的一大發明,那麼神奇的食物歸經理論就是經絡學說的一項具體應用。在傳統中醫理論中,經絡和人體的健康息息相關,而和經絡相似的是,人們每天吃的食物也會影響到身體的健康。那麼在經絡與食物之間有沒有一種可以將他們二者聯繫在一起的理論呢?

什麼是食物歸經理論

歸經是以臟腑、經絡理論為基礎,是指食物對於機體各部分的特殊作用,或者說是指不同的食物能對某一經絡及其所屬的臟腑起到一定的治療效果。我們根據食物的功效,與臟腑、經絡密切結合起來,就可以說某種食物對某些臟腑、經絡的病變起著飲食療法的作用。

所有雜糧都有補益強壯的作用,但由於歸經不同,食補食養的功效也不同。

如肺虛咳喘的病人或老年人,有經驗的老中醫們會介紹他們經常吃些山藥、西米、百合、胡桃、花生等雜糧,因為這些雜糧皆入肺經,可有補肺氣、養肺陰或潤肺燥的作用

如果是腎虛腰痛的中老年人,則會推薦他們常吃多吃些小米、芝麻、飯豇豆、黑豆、山藥、胡桃、甘薯、栗子、芡實、蓮子等雜糧,因為這些雜糧都能入腎經,皆有補腎強腰的功效。其中為什麼肺虛與腎虛均可選用胡桃、山藥呢?這是因為它們同時入肺與腎經,既能補肺,又能益腎。

大多數雜糧都可以同入兩經甚至三經,高粱更是入脾、腎、大腸、肺四經。

綜上所述,雜糧的四氣、五味、歸經學說,是中醫雜糧養生的重要理論。中醫認為食物的養生調理作用,絕非專指珍饈美味,更不是講“營養素”的多寡有無,而是根據病證、病位元、病性和病人年齡、性別、身體素質類型,以及四季天時、地利因素,結合食物的性味歸經理論,來分析選擇有針對性的食物。這種科學的、辨證的食養食治觀,在近代營養學和西醫理論中是根本沒有的。

結語:以上就是今天給大家帶來的關於食物歸經理論的簡單介紹。這種理論認為不同的食物與經絡之間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繫,一些食物的效力可以進入到經絡之中,所以在日常的飲食生活中我們可以根據這種理論來制定飲食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