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

為什麼林書豪沒有詹姆斯那樣 有可以打82場比賽的身體呢?

眾所周知,NBA賽程緊密,賽事強度大, 這讓很多黃種人不適應,比如姚明、易建聯等都曾在賽季征戰中經歷過傷病。林書豪也多次在比賽中因傷無法繼續比賽。

2012年林書豪在參加NBA全明星週末XX比賽時就嚴重受傷過!不得不中止比賽,進行膝蓋手術。

2015年,在湖人隊效力期間,在NBA賽季中又因為左膝傷病賽季遺憾離場。

2016年11月,林書豪又左腿肌腱拉傷而休整,在複出後不久又因傷復發而提前退賽。這樣的情況頻繁出現,讓人不禁產生疑問:亞裔球員是不是在身體素質這方面存在著天然短板?

林書豪是一個用腦子打球的傳球手,畢竟人家是哈佛大學高材生。雖然在力量、跳投等方面具有缺陷,但流浪到多個球隊,為他籃球技術上增加了許多分數,除此之外,他還加強傳球、防守等方面的力量。為了更有效率地進攻,林書豪通常採用強突的辦法,但這樣的方式使得林書豪更加容易受傷。

同樣在NBA闖蕩過的姚明和易建聯也常常受傷。

2008年,易建聯卻因為傷到肩膀,影響了比賽資料,隨後又因為左腳踝扭傷遺憾離場。

2009年5月,左腳骨裂。

2010年12月,姚明又因為腳踝骨折無法參加比賽。

從林書豪、姚明、易建聯的身體來看,他們的身體素質確實無法與詹姆斯這樣的球員相媲美。即使如此,也並不意味著亞洲球員不能夠適應82場高強度的征戰。像詹姆斯一樣強悍變態的身體素質還是比較少有的,但林書豪想要適應82場的高強度征戰,就必須採用更加合適他的身體條件的方法,而不是採用強悍野蠻的進攻方式,耗損身體,以犧牲身體健康為代價換取球場的成績。

在NBA中,也有不少身體素質並不是特別突出的,但是他們也能夠在82場的高強度比賽中堅持下來。例如,身材相對較為瘦小的庫裡,他就能夠在這樣強度的比賽中堅持下來,並發揮得十分出色。他正是通過較為溫和的方式而非野蠻而強悍的進攻方式來獲取勝利。

雖然林書豪等人的身體素質並不完美,但是如果能夠採用更富有謀略的進攻方式,必將能夠適應頻繁的賽事,並取得優異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