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

媽媽不是超人 |一篇獻給母親的家務&生活全攻略

在我們的文化裡

總認為母親天生就會做家務、帶孩子

而近日熱播的綜藝節目《媽媽是超人》中

有茫然無助、手足無措的新手媽媽——包文婧有總希望完美,但難掩疲憊的焦慮媽媽——伊能靜有無原則、過於溺愛孩子的“認輸”媽媽——馬雅舒

有上得廳堂,下得廚房的全能媽媽——胡可

節目中

讓我們看到了四位不是“超人”的母親

但正因此

更顯得母親之偉大

今天是母親節

謹以此文,願天下的母親健康無虞

首先我們從確立母親身份的時刻開始說起

帶娃篇

一個新生兒降臨時

常常伴隨著喜悅、幸福

我們考慮了太多

這個東西對孩子好不好

卻忘記了

孩子的母親

也是需要我們關心和關注的

首先我們來看看,在帶孩子的過程中

母親們需要注意哪些正確姿勢

如何抱孩子?

——童年最溫暖的記憶是什麼?

——很多人會回答:母親的懷抱!

但是,無論我們怎麼歌頌母愛的偉大,也必須承認抱孩子對於母親來說是巨大的負擔。很多母親因為長期抱孩子而落下病根……

抱孩子時,需要注意什麼呢?

我們先來看兩種常見的錯誤抱法

很多母親在手與肘部力量不足時會選擇用肚子(左圖)或單側骨盆托住孩子(右圖)

用肚子做支撐時,母親的骨盆是前移的,為了穩定重心會導致骨盆後傾,長此以往引起腰痛。

而用單側骨盆托住孩子會導致骨盆側傾,繼發脊柱側彎,引起腰臀部一系列臨床綜合症,如單側腰痛、長短腿。

而如果只用雙手力量來抱住孩子

則容易患上腱鞘炎

俗稱“媽媽手”。

“媽媽手”的症狀有:

1、握拳與伸開手指時,手指關節感覺酸脹、疼痛,甚至出現彈響

2、手指根部或手腕根部出現鼓包,按壓時會痛

3、長時間不活動手指(特別是晨起時)手指與手腕感覺僵硬,活動後有好轉

怎樣抱孩子能儘量減少對手腕的傷害呢?

我們先來看一張圖許多人都在稱讚包文婧的成長,從一個手足無措的新手媽媽,雙手抱孩子都吃力,現在卻能一手抱娃一手做飯。但我們建議媽媽們在抱孩子時,儘量避免單手抱孩子,而是用雙手共同承重,同時儘量多的依靠肘部來分擔手腕受力。

如何給孩子洗澡?

除了抱孩子,母親們還需要經常給孩子洗澡。

孩子安靜還好,要是玩鬧開來,洗澡可就變成了個大工程!很多媽媽都習慣搬個小凳子坐在澡盆邊幫孩子洗澡。孩子是洗乾淨了,可自己的腰也直不起來了。像左圖這樣長時間的圓肩駝背頭前引,會導致頭痛、頭暈及肩背腰一系列不適症狀。因此建議媽媽們在給寶寶洗澡時,選擇與澡盆高度差不多的凳子,盡可能避免“哈腰”狀態(即右圖所示)。

家務篇

母親們每天在家要幹多少活呢?

英國一個名叫alljoinon的主婦網站

對4萬多名主婦的日常“工作”做了統計

一項項算下來

一年下來頂替一名主婦所需的

人工開銷總額為2.98萬英鎊

比英國平均工資還高出好幾千英鎊

做家務的正確姿勢

她們每天要掃地拖地清潔馬桶洗碗洗菜

這些動作如果不注意姿勢正確,長期處於彎腰的狀態,很容易導致慢性腰肌勞損。

高空取物與低位取物

除了做家務,母親們還經常需要搬取重物,如果姿勢不正確,很容易造成急性腰扭傷。

高空取物彎腰搬運重物

這裡我們特別強調一下彎腰搬運重物時的正確做法:

一、下蹲、降低身體重心、身體貼近重物、核心收緊、保證腰背挺直

二、靠腿部力量搬起重物,而不是靠“腰部”

三、當搬重物遇到變向時,不要靠軀幹的扭轉來變向!靠腳步移動來完成變向

日常活動篇

使用手機

很多人(不只是母親哦)在使用手機時都會不自覺地低下頭,但長時間低頭易導致頸椎曲度變直或反弓,甚至頸椎間盤突出,引起一系列頭頸肩部眩暈、疼痛、麻木等一系列臨床症狀。

正確的姿勢應該像右圖所示,視角要略低於眼睛的位置,頭部中立位,手機離眼睛的距離要適中。

接取電話

很多人喜歡像左圖這樣用一側的脖子和肩膀夾住電話機,以便騰出手來處理事情。但是,這樣的體態很容易引起高低肩及單側頸肩部軟組織緊張,導致偏頭痛、耳鳴、單側顳下頜關節紊亂、大小臉等。

正確的姿勢應該如右圖,放鬆頸椎使之保持中立位,手握話筒靠近嘴巴和耳朵。如果電話時間較長的話,每隔一兩分鐘就應當輪換左右耳。

穿鞋

這是很多人都沒有注意到的問題——

大多數人都是像左圖1、2那樣穿鞋,很容易引起急性腰損傷。因此我們在穿鞋時一定採取蹲姿、坐姿穿鞋,可以將腳放在椅子前方的小凳上。

背包出行

很多母親都喜歡背上美美的單肩包,但從健康的角度出發,還是更建議大家選擇雙肩包出行哦~

如果一定要背單肩包,注意包不要太重,隔一段時間輪換左右肩膀。避免因單側肩膀長期負重引起高低肩、脊柱側彎等問題。

雙肩包則推薦大家將調節帶儘量拉到底(即背包儘量往上背),肩帶緊貼肩關節,背包緊貼脊柱,背包底落在腰帶上方,收緊腹肌,重心略微前移,雙肩自然下垂。

很多人問我飛得高不高

只有她

問我飛得累不累

就算你衣食無憂

也覺得你處處需要照顧

然而,我們是否想過

母親才是更需要被照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