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養生,從睡眠做起
養生基本觀點
談到養生的基本觀點,據人類學家研究,人類壽命應該活150歲左右,但是為什麼現代人有的能活到100歲,而有的只能活到40歲或50歲呢?說明長壽有先天的基礎也有後天的因素。這個先天基礎由父母雙方所決定,也就是現代醫學所講的基因,但是現在研究還沒有找到長壽基因。即使將來能找到長壽的基因,長壽也是相對的,必須受到生老病死規律的制約,有生必有死,不可能無止境地活下去,壽命有長有短,存在著個體差異,這個差異就由先天所決定。但是壽命的長短通過主觀努力,也可以有所延長。主觀的努力確實起著延長壽命的重要作用,這已經被歷代無數的事實所證實。但是壽命是多種因素綜合的結果,我們不能因為為了延長壽命,而把問題孤立起來,片面化而走向極端,不能由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王老有同胞兄弟姐妹8人,大姐最貧窮,粗茶淡飯度時光,很艱苦,但她95歲去世,兄長93歲逝世。他們長壽,並沒有練養生功,也沒有吃保健品。以上說明王氏家族長壽有遺傳的因素,生命密碼中存在長壽基因,先天稟賦是具有決定意義的。
那麼為什麼同出於一對父母,先天遺傳因素應該說基本相同,但是兄弟姐妹之間的壽命為什麼會不一樣呢?這就說明後天的主觀努力起著重要作用。也就是說,即使先天因素好,如果後天不重視調養,也同樣不能長壽,因此,在尊重先天的前提下,也決不能忽略後天的調養,關鍵是尊重自然規律。
養生與心態
養生與心態有密切關係。長壽者一生都能保持良好心態,遇事能夠自我排解,與人為善。王老強調,養生首先要養思想,要養成良好的心態。老年人每天要有事做,有事情,有目標,就有奔頭。有奔頭就有樂趣,對生活有滋有味,就能保持好心情,就不會對生活產生厭倦,夜裡睡眠就會好。不做事,無所事事,無聊,就會胡思亂想,心態不甯,白天影響食欲,晚上影響睡眠。所以他對他的男性病人提出要求,你沒事做,你可以去幫助老婆做家務。他對女性病人說,你應該把家務做好,把孩子帶好,這應當看作是一門科學,這是一門非常有意義的家政科學,把家政安排得井井有條,讓丈夫或子女解除後顧之憂,對家庭對社會都將是有重要的貢獻的。
養生從睡眠入手
王老的養生研究,從睡眠角度與壽命的關係進行較多的研究。
健康與睡眠有很大關係,他本人的健康和長壽就是從注重睡眠人手。他說:對睡眠時間的需求量因人而異,有的充足睡眠需要9個小時,如果沒有睡足9個小時,就會萎靡不振。有的只要6個小時。王老的睡眠時間一般只要6個小時,晚上9點入睡,到淩晨3~5點即可起床。他說,如果需要動腦子,他即於3點起來;如果沒有必要,他小便後繼續睡到5點起床。按照生物鐘的規律,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最佳用腦時間,他的最佳時間,在淩晨3點和整個上午,這時大腦特別清晰,思路就會湧現出來。許多創作靈感、創造性思維,會驟然而至,他的許多研究成果都于此時形成雛形和深化。真所謂心領神會、得心應手。如果晚上睡眠不足,中午休息片刻,對於補充精力有所裨益。
王老從小養成早睡早起習慣,晚上9點上床,早上5點起床,把晚上的工作放到清晨來做,平躺體位能幫助循行百脈氣血調勻。這也符合人體與自然的衛氣運行、陰陽消長的規律和人體的生理規律。王老發現失眠症與人們長期生活不規律、晚睡晚起密不可分。為了保持健康,王老不僅要求自己身體力行,而且在臨床上他告誡失眠患者,要“入夜則寐,人晝則起”,早睡早起,有益健康,
經常有人向他請教怎樣才能睡得好,怎樣睡出健康來。他說:“其實這很簡單。生活起居有常,讓我身子骨硬朗,很少生病。這也驗證了只有人體生物鐘與自然規律和諧一致,才能睡出健康來,達到養生健康長壽的效果。”
對失眠症的調查
十餘年前,王老把治療失眠當成自己的臨床主攻方向。自1988年起開始收治失眠症患者,他經過調查大量的失眠病人後發現,有五大因素導致失眠:體質因素、精神性因素、其他疾病因素,環境因素、藥物因素。調查結果還顯示,生活不規律,經常12點以後睡覺的失眠患者記憶力明顯減退,學習、工作、社會活動會受到嚴重影響。根據他的研究,長期睡眠不足,或半夜12點以後睡眠的人每年以83%的速率使健康下降,記憶力減退。
他經過大量臨床調查後發現,現代人對自己的身體認識進入一個誤區,就是不尊重自然規律和自身生理規律。王老認為,現代人由於很多原因導致生活習慣發生了改變,從前早睡早起到現在晚睡晚起,違反了人的生理節律。
治療失眠症的新藥花生葉糖漿是王老的研究成果。花生葉為落花生地上的枝葉部分,歷代文獻記載其果實者多。記載其葉者少,特別對於其葉子的藥用及其成分研究更少。花生葉是否有食用或藥用價值,歷代尚無記載。他確信花生葉治療失眠症的藥用價值,並為花生葉治療失眠症找到了客觀理論依據,就在於其生物的晝開夜合的共同特性。
體腦並用,動則生,靜則廢
人不能不活動。王老說,長期不活動,周圍微血管就萎縮了,但是活動不能超過限度。體力活動與腦力活動,兩者相互為用不可偏廢,通過體腦並用,保持,體健壯和精神健康。王老就勤於用腦和善於用腦,他的科研多次獲得科技成果獎,臨床上他面對許多病人必須在極其短暫時間裡作出辨證論治,作出處方,這都與他腦力勞動的付出分不開。因為他工作忙,沒有時間進行專項的體育鍛煉,就利用可以利用的機會進行體育鍛煉。他認為,步行是自己進行鍛煉的最好方法,因此他常常放棄電梯,而選擇走樓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