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先天性脊柱側彎如何治療,根據情況選方法

先天性脊柱側彎的治療方法有手術和非手術方法,非手術方法常見的有物理,運動,石膏矯形等治療,如果側彎嚴重的需要儘早手術治療,越早手術恢復就越好。

一、非手術治療

經廣泛經驗證明,先天性脊柱側凸不同於特發性側凸,對體操療法,物理療法,運動療法,電刺激療法等無效。Risser石膏矯形治療,由於石膏沉重,常並有壓瘡、胸廓變形、肺功能低下等問題,目前已大多放棄或少用此種療法。因此,在先天性脊柱側凸非手術治療中主要是支具療法,現將其支具治療的適應證及其療效作一簡述。儘管支具療法是先天性側凸非手術治療主要的或唯一的治療手段,但不是所有的先天性側凸都適用于支具治療。

其適應證是有一定限度的,對尚未發育成熟、畸形逐漸加重,側彎節段長且柔軟的患者適應于支具治療。對無進展的病例不需要應用支具,更不適用於畸形已有自動改善的病例。而對節段短且僵硬的病例,支具治療幾乎無效。可屈性在治療選擇中占重要位置,因此,在治療前通過直立位、平臥位、牽引位、或側屈位檢查,詳細瞭解其可屈性程度。Winter認為:如側凸小於 50°,可屈性大於50%,一般支具治療效果良好,如側凸在50°~75°之間,可屈性在25%~50%之間,支具治療可能有益,而對側凸大於75°,可屈性小於25%者,支具治療幾乎無效。

二、手術治療

1、單純脊柱融合術手術

目的主要不是矯正側凸,而是穩定脊柱,防止側凸進一步加重。特別對那些僵硬型,支具矯正無效,側凸加重者,應行單純後融合術。如對單側不分節的側凸,不要將不分節上下可活動的單元融合過多,植骨量要足夠,最好用自體骨移植,若患者年齡小取髂骨有困難時,也可用同種異體骨。

2、石膏矯正下後路融合術

適用於那些年齡小(9歲以下),難以作置入器械矯形,而可屈性大且進展型的側凸。

3、牽引矯正後器械固定融合術先天性脊柱側凸,術前給以緩慢長時期牽引,可避免手術一次突然矯正牽張,這時防止脊髓神經併發症,增加手術矯正率有著重要意義。術前逐步加大牽引量,瞭解患者有無麻木、疼痛、肌張力、肌力及反射等改變。達到滿意的矯正程度後,行器械固定植骨融合術。術前需作脊髓造影,以排除椎管內並存的異常。術中要做脊髓電生理監測,並同時作喚醒試驗。常用的矯形固定器有Harrington器械和Luque器械。但有時因先天性脊柱側凸缺乏椎板間隙,Luque椎板下穿鋼絲比較困難,同時不如Harrington器械撐開性能,故單純Luque器械較少應用,常與Harrington器械聯合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