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健康

父母教育:該對寶寶說不時,千萬不要猶豫

經常聽到有家長發出如此感慨:一看到孩子那雙黑黝黝、水汪汪充滿期盼的大眼睛,整個人都像充滿了無敵神力一般亢奮,滿腦子想的都是如何趕緊幫他實現願望,哪裡還顧得上考慮應該不應該!

他們無法拒絕孩子的任何要求,更喜歡採用一些小手段去應付了事。比如“我不能給你買這個玩具,錢都在你媽媽那裡,下次你找媽媽要”,而很少會痛痛快快地說出“不可以”。在孩子面前,他們永遠扮演超級大好人。

只可惜,在孩子心中,這樣的大好人卻是一個缺乏力量的人。和他們在一起,孩子相信自己是強大的一方,表面上看孩子掌控一切,但潛意識裡卻缺乏那種由於被限制而感到的安全。

很多截然相反的東西都是相互依存的。從來沒有聽過“不”,就無法確認什麼是“是”;從來沒有被限制的人,反而體驗不到基於安全之上的真正自由。

想像一下,當你去非洲埃及那些文化習俗與我們有很大不同的地方旅行時,導遊的很多廢話你都不會太在意,但如果聽到“以下這些行為在當地是禁忌,千萬不能……”時,你一定會豎起耳朵邊聽邊記。

因為只有確定了什麼是“不可以”的,你才能確認:哦!只要我不做這些“不可以”的,我再做任何其他的事情都一定是“可以的”。

所以,當父母明令禁止孩子不可以玩火、不可以咬電線、不可以像爸爸一樣喝酒的同時,也就等於在向孩子做出了強有力的保證―――在這些行為之外,你就是安全的。

因此,孩子就可以放心大膽地去咬除了電線之外的物件,去喝除了酒之外的所有飲料。這就是限制帶來的安全感。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