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寶寶口吃的表現形式是怎樣的? 家長要正確應對寶寶口吃!

寶寶口吃的原因

壓力:現在的父母對寶寶的期望通常都很大,幼稚園就要開始學習外語、學音樂,如果寶寶在這些方面表現得不如人意的話,有的父母或老師就會採用懲罰、打罵等手段,這些都會增加寶寶的心理壓力,從而導致口吃。

生理因素:幼兒時期,寶寶在語言表達時口腔肌肉運動的能力還未達到隨心所欲、應用自如的程度;語言表達能力雖正處於發展過程之中,但卻是人生中語言發育最為迅速的關鍵時期,這時的寶寶用於語言表達的詞彙逐漸豐富起來,面對周圍新奇的一切,他們試圖通過用自己的語言來準確地去描述,遺憾的是:這時他們大腦所想的、心裡想說的話和實際語言所能表達的東西往往不能同步,而容易出現口吃。

遺傳因素:口吃患者家族發病率可達36%~55%,故有人認為與遺傳因素有關可能為單基因遺傳也有人發現口吃患者及親屬中左利手多見認為口吃與大腦優勢側有關 2軀體因素:較多兒童圍產期或嬰幼兒期曾受到有害因素作用如胎兒期母體患妊娠毒血症出血或軀體性疾病或發育過程中患某些傳染病使神經系統功能弱化言語功能受累而致口吃。

其它因素:有的學齡前兒童罹患口吃是因模仿所致有資料則根據腦電圖發音肌肌電圖和氟呱啶醇臨床療效推斷口吃可能與邊緣系統和網狀結構複合體活動增強發音肌功能不協調和基底節存在生化障礙等因素有關但尚待臨床進一步論證。

口吃的表現形式

1、首字難髮型:表現為第一字發音時發不出,第一字重複,話語中途某字發音障礙;

2、語詞重複型:經常出現語音或音節的重複或延長,影響說話的流暢性;

3、無表達內容障礙;因發音-呼吸器官的緊張性痙攣,導致語言節奏失調

4、排除抽動症及其他神經系統疾病。患兒說話時,可伴有跺腳、擺手、擠眼、歪嘴、口唇顫抖、軀幹搖晃等動作。部分患兒常易興奮或激惹,並伴有情緒不穩和睡眠障礙等。

兒童口吃護理方法

1、緩慢對話法,平時孩子跟您談話時,讓他慢慢講,特別是開頭第一句,甚至頭一個字,更要慢而再慢。您應極耐心地傾聽,不要忙於插話,不要用插話代替孩子要說的話。孩子說完話時,過一兩秒,您再做反應,用慢節奏回答孩子,並儘量用孩子剛才用過的詞語。在您跟孩子這樣有意識地對話時,最重要的是要儘量顯示您對他的愛。

2、角色扮演法,口吃的孩子說話時還有一種情況往往不口吃,那就是在他不大留意自己講話的時候,或是自言自語的時候。因為這種情況下他不大在意別人對自己的態度。

因此,您可以讓孩子借遊戲之機,扮演某一角色,使他感到不是自己在說話,而是“角色”在說話。經常扮演角色說話,孩子也就忘掉了自己的“口吃”,而後,再逐漸地遷移到日常用語中來,口吃也就得到了矯正。

3、每天,在固定的鐘點,用一些時間,給予你的孩子全部的注意。此時,讓孩子自已選擇他所想做的事。讓他帶你參加他的活動,讓他自已選擇是否說話。當你在這時候要說話時,要用慢慢的,平靜的,輕鬆的,帶有很多停頓的說話方式。

4、讓家庭所有成員學習如何輪流地說話和傾聽。兒童,尤其是口吃的兒童,會發現當沒有多少打斷,且聽眾注意傾聽時,會更加容易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