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低燒和高燒的區別在哪裡

一般來說,低燒和高燒最本質的卻別是體溫的不同了,低燒的溫度是要比正常體溫略低一些的,而高燒是比正常體溫高。並且低燒的分類要比高燒要複雜一些,引起的因素也會有多種的。

發熱是機體受到有害刺激後的一種反應形式,一定程度的發熱可以喚醒機體的抵抗力,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對疾病的康復是有利的,人體有發燒情況表明人體對外界有害刺激有抵抗力和反應性。

幼兒夜晚突然發高燒,家庭內可採取以下降溫措施:

1.保持室內溫度在21℃~23℃;

2.讓患兒臥床休息,敞開包被或脫去過多的衣服;

3.給患兒頻頻喂冷開水或涼飲料,一晚250毫升;

4.如果測體溫高於39℃,需用冷濕毛巾或冰袋為患兒進行額部冷敷,反復更換利於散熱;

5.使用溫水擦浴,將患兒置於比體溫低4℃~6℃的溫水中浸浴5~10分鐘,然後用大毛巾將全身擦乾並輕輕按摩皮膚至發紅為止;還可用32℃~34℃的溫水(以大人手腕內側皮膚不燙為宜)給患兒洗澡,重點擦洗前額、頸部、腋窩、腹股溝及四肢,整個擦浴時間10~15分鐘,直至患兒體溫降到38℃便可。

低燒是指體溫在37.3℃~38℃。長期低燒是指持續發燒兩周以上,但是不包括間斷發燒。

功能性低燒:

其臨床特徵是體溫較正常升高0。3~0。5℃左右,一般不超過38℃。常見有:

1 生理性低燒:見於女性經前或妊娠期低燒:

2 季節性低燒:每於夏季出現微熱伴有乏力、食欲減退,入秋自然緩解,稱夏季微熱:

3 環境性低燒:在高溫環境中工作者,約有10%出現低燒

4 神經功能性低燒:

臨床上以20─30歲的青年多見,患者體溫較正常人升高0.3℃─0.5℃。低燒時間數月至數年不等,一般情況較好,體重不減輕。此類患者約占長期低燒患者總數的1/3左右,預後良好。

器質性低燒:

引起器質性低燒的疾病很多,常見病因如結核,膽道感染,慢性病灶感染,尿路感染、風濕、肝炎、腫瘤等。其他是甲亢、貧血、結締組織病、鏈球菌感染後狀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