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味甘平,補中益氣,百合不僅好吃,用處大大滴

百合原是一種野生的花卉,很久以前已經成功人工栽培,是一種從古到今都受人喜愛的名花。早在西元4世紀,人們只作為食用和藥用。每當邀上三五摯友相聚時,總喜歡點上一盤“西芹百合”,寓意朋友的友誼“百年好合”,百合之名就是因為它的鱗莖由許多白色鱗片層層環抱而成,狀如蓮花,因而取“百年好合”之意命名。

現代研究發現,百合除含有蛋白質21.29%、脂肪12.43%、還原糖11.47%、澱粉1.61%,每100克含1.443毫克維生素B、21.2毫克維生素C,及鈣、磷、鐵等營養素,還含有一些特殊的營養成分,如秋水仙堿等多種生物鹼。這些成分綜合作用於人體,不僅具有良好的營養滋補之功,對氣候乾燥而引起的多種季節性疾病亦有一定的防治作用,還具有鎮咳祛痰、鎮靜、滋陰潤肺、強壯以及抗癌作用。

事實上,我們祖先對百合的藥用及食用價值早已瞭若指掌。早在《神農本草經》中就作為“中品”記載了百合的藥用價值:味甘平,主邪氣腹脹心痛,利大小便,補中益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對“面合病”(傷寒病之後坐臥不安,神志不清,胡言亂語),根據不同的表現,分別應用“百合知母湯”“百合雞子湯”“百合代赭湯”和“百合地黃湯”,其主藥便是百合。百合炮製時應揀去雜質、黑瓣,簸除灰屑。其性味甘、微苦、微寒,歸心、肺經,有養陰潤肺、清心安神的功效。主陰虛久嗽、痰中帶血、熱病後期、餘熱未清,或情志不遂所致的虛煩驚悸、失眠多夢、精神恍惚,癰腫、濕瘡。可取6克~12克煎湯內服;或入丸、散;亦可蒸食、煮粥。

除了藥用價值外,百合還是一味美食。人們常將百合與粳米一起煨煮至熟爛成“百合粥”,對中老年人及病後身體虛弱而有心煩失眠、低熱易怒者尤為適宜。也有將百合除去雜質洗淨,用水煮至極爛成“百合湯”,可作結核病患者的食療佳品。還有如“百合茶”“百合煎”“百合蒸”“百合炒”等多種食用方法,具有潤燥、清火、清心養肺的功效,適用於肺燥乾咳、久咳,失眠,心煩、口渴等症。應注意的是,風寒咳嗽及中寒便溏者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