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那麼多孩子都脾虛呢?
脾是人的基礎,屬土,所以是根基,脾不好會直接影響其他器官。
小兒脾虛可能表現有:濕疹、黃水瘡、鵝口瘡、黃疸、手腳潮濕,這是表徵。還會引起便秘、腹瀉、痰多咳嗽、這是內症。
如果我們家長懂一點最基本的中醫知識,那麼,通過自己對孩子脾胃的調理,就可以保證孩子長得高、胃口好、不生病……
脾虛的幾個階段:
剛出生,一部分孩子在母體裡鬱熱,出生後表現為胎毒、如黃疸、鵝口瘡等。這實際上是脾熱引起的胎毒。古代中醫有拭口的傳統,根據胎毒情況用甘草或黃連拭口,即用紗布蘸這些水給寶寶含。並不是所h有寶寶都會有胎毒,但有胎毒的寶寶沒有及時處理很容易造成脾虛,傷了脾胃,造成發育緩慢。所以很多得過黃疸的寶寶後來容易長得慢。這是第一個脾虛的機會。
第二個是3個月左右,這時候因為食量增加,而且一些家長長期過量餵養,造成脾胃積勞成疾。也有因為母乳不耐受的原因,也有飲食過分的原因。這時候會出現消化不良、腹瀉等原因。看寶寶的舌苔都會白厚,因為脾胃積食了。這時候並沒有問題,嚴重的問題是這時候處理不當造成的。多數寶寶這時候腹瀉、濕疹、鵝口瘡等問題,都因積食造成脾胃濕熱導致。但一般的治療方法是外用藥,或吃止瀉藥或當腸炎治用抗生素,這時候應當消積去濕熱,王氏保赤丸就可以解決,另外用薏米粥可以去除濕熱,雖然慢,但能起到長期的效果。
第三個脾虛的機會是添加輔食之後,吃得多,而且和外面接觸多,容易積食、著涼等原因導致腹瀉。這時候主要是幫助消化,吃益生菌和其他幫助消化的東西。
第四個機會是1歲以後,寶寶有了自主選擇食物的能力,如果此前脾胃沒有調養好,寶寶現在暴飲暴食,會導致脾虛,這時候導致脾虛的多數是看上去身體健康、食欲旺盛的寶寶。在這個階段,這類寶寶容易表現出愛發燒,特別是表現為熱症的發燒,如咽喉炎,扁桃體炎等情況。這時候要注意的是控制飲食,及時發現積食情況。
現在,為什麼胃口不好的孩子非常多呢?我認為基本上有以下幾個原因。
01
家長太縱容孩子
只要端到面前的菜不符合孩子心意,孩子就不吃了。還有些孩子已經三四歲了,吃飯時需要家長滿桌子追,而且吃這一口飯要花上五六分鐘,甚至十分鐘的時間。最後稍微吃飽一點,孩子“蹭”地就跑去玩了。其實這個孩子根本沒正常吃飯。
出現這樣的情況完全是家長嬌慣造成的,就是沒有給孩子形成一個條件反射。所以,請家長們記住一個規律,孩子吃飯一定要到點就吃、做什麼就吃什麼,要形成這樣一個規律。
在孩子吃飯的問題上,家長們一定不要縱容,要是不改變的話,就會造成這樣的局面:孩子每次都勉強吃半頓飯,但凡吃飽一點,他就去玩了,但是很快就會餓,餓了以後怎麼辦呢?沒有飯了,就吃零食,比如各種小餅乾之類的,要知道,這些東西都是含添加劑的,不是正常的飲食。常常這麼吃,孩子的身體一定會更受傷,這是惡性循環。
實際上,孩子認不認真吃飯,與家長會不會做有很大關係。
02
孩子體質太弱也會導致胃口不好
比如說孩子曾經吃過什麼苦寒的藥,用了過多的抗生素,就會導致脾胃功能弱。我曾經見過一些這樣的孩子,生病時長期使用抗生素,結果臉色青白,身體虛弱,胃口不佳,連長個子都出現了問題,這是生髮之氣被傷害的緣故。
03
孩子吃某種單一的食物突然吃多了
比如說孩子喜歡吃大雞腿,家長就給買好幾個,孩子就使勁吃,一下就吃多了,結果積食,之後脾胃不和了,功能下降了,這時你再讓他吃,他就吃不下去了,沒胃口。
基本的健脾方法
基礎是要想小兒安、三分饑和寒。早納五穀、多用雜糧
以前的觀念喜歡撐胖小孩,認為這樣才健康,實際上這樣容易傷害脾胃,留下後患。小孩的身體要慢慢調養,讓脾胃逐漸適應。
基本的方法是食療和合理餵養,食療最好的東西就是我們常說的山藥、大米、胡蘿蔔粥,主要是山藥,健脾、固腸、補氣,而且常吃無妨,另外它生於土,也可以潤土,對於水土不服也可以有效。
脾虛比較嚴重是針對前面使用食療而言的,這時候已經出現了那些脾虛症狀,並且時間比較長,綜合問題比較多了。醒脾養兒建議在6個月以後吃,每天吃一袋,分兩次喝,連續吃7-14天。要注意的是,吃醒脾養兒的同時,必須配合食療鞏固,以前有人吃後各方面情況非常好,但過一段又不行了。要記住,藥只能起到激發作用,並不能解決以後的問題,藥尤其是不能幫助強健身體。
如果4個月左右的時候出現嚴重的脾虛問題,也可以吃醒脾養兒顆粒,但要注意鞏固。關鍵的是防範于未然,在不必吃藥前就保護好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