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健康

孩子到了適當的年齡,還是別把屎把尿的好!原來危害這麼大!

孩子到了適當的年齡,還是別把屎把尿的好!原來危害這麼大!

目前“反把尿”派認為把尿的危害如下:

1、對娃的脊椎不好。

2、對娃的括約肌不好,會讓娃可能有尿不會自己尿,而一把沒尿也會憋出尿。

3、對娃的心理不好,你想啊,本來玩的好好的,突然被拎起來小便啥的,還有那麼多噓噓嗯嗯的伴奏,舒服不?害怕不?

4、容易引發痔瘡和脫肛。

5、對孩子不尊重。

把尿能達到訓練孩子控制排便的目的嗎

嬰兒的尿道括約肌,肛門括約肌,要在3歲左右才完全發育成熟。這是人控制便尿的生理基礎。在此之前,孩子是沒有能力完全控制排便排尿的。

尤其是1歲以前,與其說把尿是訓練孩子,不如說是訓練家長找到孩子比較容易排尿的時間,比如吃奶後5-15分鐘,睡醒後。這還是比較成功的排尿訓練。

失敗的排尿訓練在1歲前比比皆是,後果是孩子完全不知道根據便意排尿,只知道根據被把這個動作來反射性排尿。比如經常聽到很多家長抱怨說,孩子晚上不能安睡,非要把一潑尿才能接著睡,甚至白天都不把不尿,只知道因為憋尿而哭鬧。

1歲之後,孩子們開始有了一點控制便尿的能力,但是並不完善。這和老年人控制不好大小便是一個道理。很多家長苛求孩子,一旦孩子把尿時不尿,或者不把尿的時候自己尿了,就會責怪孩子,甚至用呵斥打罵的方法來要求孩子尿尿之前必須告訴家長。

這樣的家長,等老了之後,自己大小便控制不好的時候,要祈禱你的子女不要為此而呵斥你哦。

不把尿,孩子更早學會自主便尿

實際諮詢中發現,晚上穿紙尿褲睡覺的孩子,很多在2歲前後甚至更早就能夠控制夜尿,或者整夜憋尿到早上。而夜裡把尿的孩子,2歲時多數還需要煩勞父母半夜起來把尿。

不把尿的孩子,更是普遍較早開始主動告知便尿,較早開始會使用尿盆,或蹲下尿尿。

這是因為不把尿的孩子,一直以來都是依據便意來排尿的,所以對便意的掌握比較好。而過多把尿的孩子,始終在根據便意排尿和根據把尿動作排尿之間被混淆,對便意的掌握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