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刮痧

刮痧能治面痛嗎 面痛的刮痧療法

面部疼痛主要是由於三叉神經痛引起。三叉神經痛,是指三叉神經分佈區域內出現短暫的,陣發性的,閃電樣的劇痛。三叉神經分為眼支、上頜支及下頜支。

三叉神經痛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前者每次發作時間短暫,數秒至數分鐘,每日可反復發作數次至數十次,間歇期可無症狀,且無三叉神經器質性病變的感覺障礙和運動障礙;後者疼痛時間較持續,面部皮膚感覺障礙,且有原發病可查。

發作時病人常緊按病側面部或用力擦面部減輕疼痛,可致局部皮膚粗糙,眉毛脫落。有的在發作時不斷作咀嚼動作,嚴重者可伴有同側面部肌肉的反射性抽搐,所以又稱“痛性抽搐”。每次發作僅數秒鐘至1~2分鐘即驟然停止。間歇期正常。發作可由一日數次至一分鐘多次。發作呈週期性,持續數周,可自行緩解數月或更長。病程初期發作較少,間隔期較長。隨病程進展,緩解期Et漸縮短。

面痛的刮痧療法

(一)症狀

疼痛突然發生,呈陣發性電擊樣疼痛,如撕裂、針刺火灼一樣,患者極難忍受,每次疼痛時間短,但反復發作,疼痛部位以面頰、上下頜部為多。

(二)治法

(1)選穴

三叉神經第一支痛:陽白、攢竹、太陽、頰車、列缺。

三叉神經第二支痛:四白、巨髎、合穀。

三叉神經第三支痛:下關、頰車、大迎、承漿、合谷、俠溪。

(2)定位

陽白:位於前額部,當瞳孔直上,眉上1寸。

攢竹:位於面部,當眉頭陷中,眶上切跡處。

太陽:在耳廓前面,前額兩側,外眼角延長線的上方。

頰車:在面頰部,下頜角前上方約一橫指,當咀嚼時咬肌隆起,按之凹陷處。

列缺: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紋上1.5寸,當肱橈肌與拇長展肌腱之間。

四白:位於人體面部,瞳孔直下,當眶下孔凹陷處。

巨髎:巨髎穴位於人體的面部,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緣處,當鼻唇溝外側。

合穀:位於手背,第一、第二掌骨間,當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

下關:位於面部耳前方,當顴弓與下頜切跡所形成的凹陷中。

大迎:人體大迎穴位于下頜角前方,咬肌附著部前緣,當面動脈搏動處。

承漿:承漿穴位於人體的面部,當頦唇溝的正中凹陷處。

俠溪:在第四、第五趾縫問,當趾蹼緣的上方紋頭處取穴。

(3)刮拭順序

三叉神經第一支痛:先刮陽白,再點揉攢竹、太陽、頰車,最後刮列缺穴。三叉神經第二支痛:先點揉四白,再點揉巨髂,最後刮合穀。三叉神經第三支痛:點揉下關、頰車、大迎、承漿,然後刮合穀穴,最後刮俠溪穴。

(4)刮拭方法:補瀉兼施多補法

以上穴位都宜用刮板角部,因為面部出痧影響美觀,因此手法要輕柔,以不出痧為度,且面部不需塗抹活血劑,通常用補法,忌用重力大面積刮拭。方向由內向外按肌肉走向刮拭。可每天1次。

精彩推薦:刮痧能治療坐骨神經痛嗎 坐骨神經痛的刮痧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