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做檢查 磁共振和CT選哪種好

 陳女士兩年前患上了甲亢並有Grave眼病。當時,醫生讓她做眼CT檢查,看看眼球、眼肌和視神經病變。陳女士檢查後很快就拿到了結果。最近,在另一家醫院就診時,醫生讓她做磁共振檢查,看眼睛的病變是否有所緩解。做磁共振時雜訊很大,時間也很長,陳女士躺在機器裡的時間有二三十分鐘。雖然在做檢查前醫生已經提示過,陳女士也做好了心理準備,但她還是覺得檢查的時候分分秒秒都很難挨。陳女士想知道,做核磁檢查能不能像做CT檢查那樣快捷?CT和核磁檢查有哪些不同? 
磁共振檢查時間將越來越短 


這兩種檢查方法由於成像原理的不同,各自檢查的適應證也不完全一樣。CT檢查說到底是X線檢查,它可進行幾乎全身各個臟器的掃描,而且掃描速度快,幾秒或十幾秒的時間就可進行某個器官或全身的檢查。但是,和普通X線檢查一樣,過度CT檢查對人體的輻射危害也很明顯。 
實際上,在進行各種X線檢查時,醫生給患者非檢查部位一些遮蓋,就是為對這些部位進行保護,尤其是甲狀腺、乳腺、睾丸等對X線敏感的器官。一般來說,一年做一次CT檢查是可以的,但不要頻繁做,特別是兒童更應該小心。 
磁共振是利用磁場和無線電脈衝成像的,是一項較安全的檢查,適用于任何人群,包括兒童和孕婦。但是,磁共振的應用以前受到一些限制,主要原因是掃描速度過慢。隨著技術的進步,今天已經有了全數位化的磁共振設備。像我們醫院已經投入使用的飛利浦全數位磁共振Ingenia,是一款從信號源頭就實施數位化的磁共振設備,實現了數位線圈、數位線圈介面與全程數位傳輸。 
全數位磁共振產品和技術上的變革讓病人受益很多。一是磁共振掃描的時間越來越快。磁共振剛進入臨床的時候,做一個腹部檢查需要四五十分鐘,甚至更長時間,但現在10分鐘左右就可以解決問題。如果用全數位磁共振做腦神經系統掃描,全系列下來也只要8分鐘左右,甚至可以更快。二是圖像品質更好了,解析度更高了。以前,一些小的病變可能看不清楚,圖像顯示模棱兩可,而現在顯示更清楚,一些組織器官或病變的內部結構細節也可以顯示出來。另外,過去的磁共振設備供病人躺在裡面的地方較小,病人在裡面感覺很憋屈,甚至會出現幽閉恐懼症。而技術的進步讓磁共振設備的步孔徑變大了,病人的感覺也就更舒服了。 
當然,磁共振的檢查時間儘管已經比過去快了很多,但和CT比較依然較慢。另外一個缺點就是雜訊大,在檢查室裝修時一般都進行了降噪處理,設備本身也有一些降噪技術,但完全去除雜訊目前仍是不可能的,所以檢查時醫生一般會給病人耳塞,以減輕雜訊對病人的影響。 
磁共振與CT各有優勢 
CT和磁共振檢查從檢查的功能上看有重疊的地方,但又不能相互替代,要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選擇。對於軟組織病變、腫瘤等,磁共振檢查的解析度高於CT。所以,一般神經系統(包括腦、脊髓)、腹部實質性臟器(如肝臟、胰腺、腎臟等)、乳腺、身體各部位的關節以及全身的軟組織等,磁共振檢查有優勢。而對於像肺、胃腸這樣含氣的器官,或者想瞭解冠狀動脈的情況,CT檢查是首選。對於腦出血性疾病,要儘快做CT檢查,以明確診斷。雖然磁共振檢查對腦出血性病變也能確診,但檢查時間相對較長。若懷疑是急性腦梗死,就要馬上做磁共振。因為在急性腦梗死發生的12小時之內,CT難以發現病變,而磁共振在發病30分鐘左右就能確定病變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