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健康長壽五件事 多吃紅黃綠白黑食物
老人健康是最受關注的,如何才能擁有健康身體呢?其實,只要掌握合理的生活定律,就能基本保障健康生活。多位權威專家,從飲食、運動、心理等方面總結出一套“老年生活定律”,方便我們的父母做一名健康老人,趕緊來看看吧。
◆飲食定律:紅黃綠白黑
老年人飲食,除了要做到膳食平衡、少食多餐、控鹽限油、細嚼慢嚥外,還可以適當多吃 “紅黃綠白黑”五種保健食物。
“紅”是指富含酚類物質的紅葡萄酒,它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能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每天飲用50~100毫升為宜,但患有慢性肝病和胃病的老人不適合飲用;“黃”是指富含β—胡蘿蔔素的胡蘿蔔,它能提高免疫力、保護視力、滋潤皮膚,用胡蘿蔔做餡包餃子或蒸包子,營養更易吸收;“綠”是指龍井、碧螺春等綠茶,它們富含茶多酚等防癌成分,含量是其他茶葉的5倍,但飲茶時應避免過燙過濃,以每天三四杯為宜,神經衰弱的老人應適當減量;“白”是指富含β葡聚糖的燕麥,它能降低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壞”膽固醇),還可以預防便秘和腸癌,最好煮著吃;“黑”是指富含木耳多糖的黑木耳,它有利於降血脂、降血糖、抗血栓、抗輻射、抗潰瘍,最好涼拌吃,但手術、拔牙前後等有出血傾向的人不要大量食用,脾胃虛寒者也少吃。而番茄、南瓜、綠葉菜、白蘿蔔、黑芝麻等同樣顏色的食物也是不錯的選擇。
◆運動定律:散步“三五一七”
沈雁英指出,散步不受時間和場地限制,是最適合老年人的運動。國外研究證實,散步作為有氧運動,消耗的能量與慢跑接近,經常散步可有效預防糖尿病、腦卒中等嚴重影響老人生活品質的疾病。英國倫敦大學一項針對3435名60~80歲男性的研究發現,步行累計時間越長,患腦卒中的風險越低。老年人應養成散步的習慣,要保證每次步行30分鐘,每週5次。為防止運動過量,老年人運動時的年齡加上每分鐘心跳次數的總和,最好不要超過170。此外,北京體育大學運動人體科學學院教授張一民提醒,老人晨練不宜起得太早,特別是冬天,室外溫度低,易誘發心腦血管急症;容易出現低血糖的老人,運動時最好隨身攜帶糖或蛋糕,以便及時補充能量,平衡血糖。
◆家居定律:幹、平、穩
美國的一項調查顯示,老年人跌倒的發生率在15%~40%之間,年齡越高風險越大。老人跌倒受傷更重,容易導致骨折、腦出血等,會大大降低生活品質。因此,老年人在生活中防滑、防磕絆非常重要。老人住所要特殊佈置,衛生間和廚房的地面一定要保持乾燥,不能有油或水,浴室和廁所最好幹濕分離;臥室中床的高度最好和坐下時膝蓋的高度相平,以40釐米左右為宜,床頭最好放盞燈光柔和的小燈,起夜時伸手可及;浴缸、馬桶、洗漱台旁最好安裝扶手,客廳中的椅子或沙發最好有椅背和扶手,以幫助老人站穩。
◆心理定律:自信樂觀愛時髦
人的心理也會衰老,自卑、較真、多疑、愛生氣等就是心理衰老的表現。國外最新研究證實,自信、樂觀、保持好奇心是營造快樂老年生活的重要因素。加拿大肯高迪亞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如果老人缺乏自信、樂觀的心態,體內被稱為“壓力激素”的皮質醇含量就會增加,從而升高血壓和血糖水準。相反,自信、樂觀的老人身體免疫力更高,患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大大降低。新加坡的一項研究發現,喜歡新鮮事物的人腦力更好。老人獲得好心態有三個途徑:培養興趣愛好,從中找到自信和樂趣;敢於接觸新鮮事物,爭當時髦老人;走出家庭小圈子,經常外出旅遊或參加集體活動,多結交新朋友。
◆抗病定律:監測指標,不信神藥
全國老齡委最新調查顯示,目前我國患有慢性病的老人高達八成,主要包括心腦血管疾病、腰頸椎疾病等。如何科學、有效地對抗疾病,也要遵循一定的定律。沈雁英指出,老人抗病要掌握四原則:經專業醫生診斷,在指導下用藥,定時定量;定期監測各項指標,瞭解治療效果,以便不斷調整方案;不要輕信包治百病的“神藥”或保健品,購買前最好徵詢醫生意見;抗病需要積極樂觀的心態,只要遵循科學的治療,並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大多數慢性病可以得到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