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嘔吐先別急,看看是不是這些原因引起的?
寶寶嘔吐是常見狀況,有些家長一看寶寶吐了,就聯想到成年人的嘔吐,以為出了嚴重狀況,立刻帶寶去醫院。其實,寶寶嘔吐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的,家長應先仔細觀察寶寶的表現,再決定是否需要去醫院。
生理性嘔吐多為餵養不當
生理性嘔吐寶寶是沒有不適感的,有時吐著還笑著,而且比較緩和,多是在吃奶後就吐。寶寶出現生理性吐奶可能與以下幾點有關:
餵奶姿勢不對。有的母親喜歡躺著給孩子餵奶,認為這樣母子都比較舒適輕鬆,殊不知,這種餵奶方式可給孩子帶來嚴重惡果,甚至造成耳聾。
嬰兒的咽鼓管短,位置平而低,躺著餵奶時將有一部分奶或小兒嘔吐物帶著細菌流到孩子的耳朵裡去,加之嬰兒的免疫機能尚不健全,細菌侵入耳的鼓室和中耳,嬰兒極易得急性化膿性中耳炎,如治療不及時,就可致耳聾。同理,嬰兒也不要躺在床上吮吸奶瓶。
正確的哺乳姿勢是,母親坐在椅子或床上,將嬰兒抱起,左肘部抬高45°,將嬰兒頭部放在左肋部,再讓嬰兒吮吸乳汁。人工餵養用奶瓶也是這樣,一定要讓嬰兒頭部抬高45°,這樣可以防止乳汁流入耳內。
寶寶吃奶過急過飽。寶寶吃奶過急,吞咽空氣過多,易吐奶;寶寶胃內容量小,胃成水準位,吃奶過飽也容易嘔吐。因此,給寶寶餵奶要少量多次,可以減少嘔吐;餵奶後將小孩豎著,輕輕拍其背部直至打嗝。
餵奶後寶寶哭鬧或劇烈活動。一般咳嗽引起的嘔吐屬於正常現象,嘔吐時寶寶的表情自然,沒有痛苦狀。若寶寶吃奶後順利打嗝、排氣,一般不會再出現吐奶現象。
病理性嘔吐需及時看醫生
病理性嘔吐一般伴隨寶寶精神不好,吐奶有時呈噴射狀,而且有時奶會發黃。當寶寶出現以下情況時,家長就要注意了,寶寶極可能是病理性嘔吐,需要及時看醫生。
寶寶的年齡及嘔吐的次數。寶寶生後三月內因胃呈橫位,多易出現溢奶,或因食道下括約肌鬆弛等原因,出現生理性胃食管反流,嘔吐次數不多,多於進食後發生。如嘔吐劇烈或次數頻繁,或隨著年齡增長,嘔吐症狀無明顯好轉,應考慮病理性胃食管反流,需及時就診。
注意嘔吐與飲食的關係。寶寶吃生冷食物或者泡奶時間超過兩小時未吃完的牛奶,這樣細菌病毒就很容易進入寶寶的胃,從而引起嘔吐。
吐物的顏色與氣味。如果是清淡或灰白色吐物,多來自食管,稍帶黏性的水狀分泌物和咽下的奶水,常見於賁門痙攣。吐物有奶塊,並有酸味,說明它來自胃,常見於先天性幽門肥厚。如果吐物為黃綠色,多來源於膽汁,可能十二指腸遠端有梗阻。
糞便性吐物。這種吐物是食物在小腸內停滯時間較長,經細菌和消化液的作用產生臭味,說明小腸遠端有梗阻。
帶血的吐物。如果是鮮血,就是上消化道、食管和胃等動脈出血;如果是紫褐色血,則是靜脈出血;咖啡樣吐物,說明胃內有陳舊性出血。嬰兒對失血代償能力較低,一旦發現有帶血的吐物,應立刻就醫,以免失去救治的機會。
此外,還要注意寶寶嘔吐是否還有其他伴隨症狀,如嘔吐伴劇烈腹痛、腹瀉、發熱、噴射性嘔吐伴劇烈頭痛等。這些情況下會引起一些併發症,如誤吸、電解質紊亂等,病情不能耽誤,家長要儘早帶寶寶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