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爛腳丫什麼症狀,要怎樣分類

爛腳丫也是分類型的,常見的類型是有糜爛性、水泡型、角化型。對於不同類型的爛腳丫,有著不同的症狀和治療方法。患者對於治療效果不要過度的依賴,也要注意好自己的腳部衛生。

爛腳丫的發病原因是由於表皮鮮菌、毛癬菌或足趾毛癬菌侵犯趾。紅色毛癬菌抵抗力強,不易控制,與衛氣津液博結。聚而不散,導致皮膚乾燥濕潤所致。爛腳丫是引角質層厚、皮脂缺乏、汗腺豐富、出汗較多、足部潮濕,利於黴菌生長繁殖而起,使用公共浴池、公用拖鞋、腳盆、毛巾時也易相互感染。

糜爛型爛腳丫

症狀:常發生在第三與第四,第四與第五個腳趾縫間。最早的時候不易發現,初步表現是潮濕,進而出現泛白,再則出現糜爛、掉皮等現象。

治療:高錳酸鉀溶液侵泡整個腳部,沒住腳面,每天侵泡,堅持5天以上。

水皰型爛腳丫

症狀:常出現前腳掌部位,起初表現症狀是水泡很小、很深,不易察覺,逐漸增大,泡中液體明顯,有癢痛感覺,後來會明顯感覺不適,並伴有奇癢難忍。

治療:使用熱水泡腳之後外搽克黴唑或複方水楊酸酊劑,二者任選其一,堅持使用數日。

角化型爛腳丫

症狀:最長出現在腳底部位,以腳後跟為多,有脫皮、掉屑情況,後期這種脫皮 掉屑的症狀更為明顯。

治療:可塗抹複方苯甲酸膏或與複方水楊酸酒精輪換使用,每天2次為佳。如果有條件可以使用紗布包紮一下,以便吸收,同時防止污染鞋襪。